2025 年 10 月 13 日,长江现货 1# 电解锰均价报 154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逆势上涨 200 元,在行业传统需求季开启之际,此次涨价是供应收缩、成本攀升与需求回暖多重因素共振的必然结果。
供应端:环保督查加码引发产能收缩预期
10 月 13 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电解金属锰企业环境监察工作指南》,明确要求企业强化废水分类收集、固废防渗处理及环保设施运行台账管理,对酸雾处理、冷却水循环等关键环节提出刚性标准。这一政策落地直接冲击中小产能,据市场监测,西南主产区已有 12 家小型冶炼厂因环保设施未达标进入停产整改阶段,涉及产能约 3 万吨 / 年,占全国总产能的 2.2%。
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供应调控效应持续显现。头部企业天元锰业通过并购基金整合 12 家中小锰企后,近期主动将月度产量调减 5% 至 2.8 万吨,优先保障高附加值订单交付。叠加广西、贵州等地因三季度雨水偏多导致的矿山开采受限,国内电解锰有效产能利用率已从 9 月初的 72% 降至 68%,供应端紧张态势逐步凸显。
成本端:锰矿挺价与能源成本形成双重支撑
作为电解锰生产的核心原料,锰矿价格的坚挺为成本端提供强力支撑。尽管《中非自贸协定》实施后南非、加蓬锰矿进口关税降至 0%,但海外主产区极端天气导致海运效率下降,10 月上旬国内锰矿到港量同比减少 12%,进口补充不及预期。矿商因港口库存环比下降呈现明显惜售心态。
能源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西南地区进入枯水期后,水电占比下降导致电解锰生产用电成本从 0.38 元 / 度升至 0.45 元 / 度,吨产品电力成本增加约 350 元。华北产区虽有火电支撑,但近期煤炭价格反弹推动电价上浮 5%,宁夏天元锰业等企业已将成本传导至现货报价中。原料与能源的双重涨价,使得国内电解锰平均生产成本逼近 15000 元 / 吨,价格底部支撑显著。
需求端:钢招启动与新能源需求形成共振
下游需求的集中释放成为价格上涨的关键推手。10 月中旬以来,国内主流钢厂陆续启动四季度锰合金招标,衡钢、本钢板材等企业采购量较三季度提升 15%,其中贵州金瑞针对电解锰片的专项询价已完成公示,采购规模达 2000 吨。从成交数据看,华东地区贸易商单日成交量较前一日增长 12%,中小钢厂补库积极性明显提升。
新能源领域的增量需求更具长期性驱动意义。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40%,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 28%,带动电池级硫酸锰需求激增。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10 月 13 日,电池级硫酸锰均价已涨至 6150 元 / 吨。高纯电解锰作为核心原料,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消费量占比已从去年的 25% 提升至 32%。这种 "钢铁基盘稳固、新能源增量爆发" 的双轨需求格局,为电解锰价格提供了持续上涨动力。
短期来看,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与下游补库节奏将主导价格走势,若 10 月下旬钢厂招标价格进一步上调,电解锰价格有望延续上行态势。但需警惕新增产能释放与海外锰矿到港恢复带来的回调风险,市场仍需保持理性观望。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