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成都打响共享充电宝行业规范“第一枪”——市消委会联合市场监管局、经信局正式发布《成都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美团、怪兽、街电等8家主流品牌现场签署承诺,直击“计费模糊”“超额收费”等消费痛点。
【计费规则大改:15分钟内必见明细】
公约核心直指行业“糊涂账”顽疾:要求企业必须在租借页面或设备显著位置公示价格、计费单位、封顶价、押金政策等全信息,彻底杜绝“扫码后才发现价格”的隐形套路。更关键的是,计费时间单位被压缩至15分钟以内,且必须提供不少于5分钟的免费使用时长——这意味着,用户充电5分钟内归还无需付费,超过后按每15分钟或更短周期计费,彻底终结“按小时凑整收费”的行业潜规则。
【企业响应:8家头部品牌率先“明码标价”】
此次签署公约的8家企业覆盖成都90%以上共享充电宝市场,包括美团、怪兽充电、街电(搜电)、小电等头部品牌。企业代表在签约现场承诺,将同步更新后台计费系统,确保新规则11月起全面落地。市消委会负责人强调,公约不是“一阵风”,后续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常态化抽查,对违规企业采取约谈、曝光甚至下架处理。
【行业背景: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提速】
近年来共享充电宝因“刚需+高频”特性快速扩张,但“充电一小时收费十余元”“归还后仍扣费”等投诉屡见不鲜。此次成都率先出台自律公约,既是回应消费者权益保护诉求,也为全国行业规范提供“成都样本”。据业内人士透露,类似规则已在杭州、上海等地酝酿,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规范提质”的趋势已不可逆。
【消费者声音:终于敢“大胆充电”了】
现场随机采访中,成都市民王女士直言:“以前借充电宝像‘开盲盒’,现在计费单位缩短到15分钟,用多久付多少,心里有底多了!”而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张先生则关注到5分钟免费时长:“赶飞机时临时充电救急,再也不用担心刚充两分钟就被扣钱。”
【未来展望:规范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次公约不仅保护消费者,也倒逼企业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服务质量。随着计费透明化,用户黏性有望提升,行业将告别“高收费-高投诉-高流失”的恶性循环,进入“规范经营-口碑提升-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成都此举,或将成为共享经济领域“小切口、大民生”的典型案例——用明确的规则守护群众“充电自由”,让科技便利真正回归便民本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观点仅供参阅!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