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金属钕报价区间为717,500-725,000元/吨,均价721,250元/吨,较前一日持平;氧化钕报价区间565,000-572,500元/吨,均价568,750元/吨,单日下跌5,000元/吨,跌幅0.87%。
供给端:产能释放与进口激增形成压制
国内稀土供应呈现本土扩产+海外补充的双向增量格局。龙头企业扩产项目集中投产,叠加进口矿源补充,市场原料供应显著宽松。缅甸稀土矿进口量回升,叠加国内冶炼企业产能释放,社会库存快速累积,库存消费比攀升至年内高位,库存消化周期延长。
需求端:旺季预期落空与替代技术冲击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未达预期成为核心拖累。终端消费疲软导致磁材企业库存周期延长,补库意愿低迷。出口市场受国际经贸环境影响,订单规模同比下滑,叠加替代技术进入测试阶段,市场对长期需求增长逻辑产生分歧。
政策变量:出口管制效果待观察
年内实施的稀土全产业链出口管制政策,虽强化产业链安全管控,但对短期供需格局影响有限。政策执行初期未现预期中的供应短缺,市场回归基本面主导。国际供应链调整加速,主要稀土出口国政策变动引发供应不确定性。
宏观映射:产业转型与库存周期的角力
全球新能源产业转型对稀土的刚性需求长期存在,但短期库存周期压制明显。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需求释放存在时滞,尚未形成有效需求支撑。行业面临技术升级与成本控制的双重挑战,龙头企业依托规模优势加速整合。
当前稀土价格已部分反映市场悲观预期,但供需再平衡仍需时间。若四季度下游需求回暖,叠加政策调控效应显现,市场价格或逐步企稳。中长期来看,产业技术升级与供应链重构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企业有望在调整期占据主动。
——产业链
上游:资源整合与供应扩张并行
中国在全球轻稀土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头部企业依托国内大型稀土矿区实现规模化生产,产能集中度持续提升。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受政策管控影响,开采配额增速放缓,但通过海外资源布局(如缅甸、澳大利亚)补充供应缺口。冶炼分离技术保持国际领先,高纯度产品产能占比稳步扩大,但环保政策收紧导致部分区域产能利用率阶段性下降。
中游:技术迭代加速行业分化
高性能钕铁硼材料生产向高端化迈进,晶界扩散等工艺突破推动产品磁性能提升,重稀土用量显著降低。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控制原料成本,中小厂商面临环保技改压力,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国际技术竞争加剧,部分国家在高端磁材领域取得局部突破,但中国在产业链完整性上仍具优势。
下游:新能源驱动与新兴场景拓展
新能源汽车与风力发电构成核心需求增长极,单车磁材用量及机组单机需求持续攀升。消费电子领域需求保持稳定,工业电机能效升级推动存量替换。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进入商业化初期,尽管当前用量占比有限,但技术路线验证加速市场扩容预期。
【个人观点,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