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2 日亚洲早盘,伦敦银现货价格在剧烈波动后进入短暂休整,报 48.101 美元 / 盎司,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微跌 0.18%,与 10 月 21 日午后短线跳水跌破 50 美元的激烈行情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以来,伦敦银现货累计涨幅已达 70% 并触及历史新高,暴涨行情下,部分投资者忙着止盈离场,却仍有不少人被赚钱效应吸引追高入场。当前银价高位震荡的背后,短期回调风险与长期支撑逻辑正在激烈博弈。
短期回调:资金出逃与需求降温触发震荡
10 月 21 日的跳水行情并非偶然,从资金流向与行业动态来看,多重短期利空因素已形成共振,成为价格回调的直接推手。
资金层面的止盈信号尤为明显。作为全球白银市场的重要风向标,截至 10 月 21 日,全球最大白银 ETF——iShares Silver Trust 持仓量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减少 93.14 吨,降至 15676.64 吨。这一动作印证了市场 “部分投资者选择止盈离场” 的现状,在今年以来 70% 的惊人涨幅下,前期获利资金集中兑现收益,直接引发贵金属市场的清算压力,成为 10 月 21 日银价跌破 50 美元的核心诱因。
工业需求的短期承压进一步加剧了回调压力。白银近半数需求来自工业领域,而光伏产业作为白银消费的核心引擎,正面临阶段性减产冲击。据行业测算,2025 年三季度光伏行业开工率预计环比下降 10%-15%,对应白银需求将减少 400-600 吨。尽管这一影响具有短期属性,但在银价处于历史高位的敏感阶段,需求端的边际变化足以放大市场的看空情绪。
宏观经济数据的利空信号也在发酵。10 月 22 日公布的美国 10 月 SPGI 制造业 PMI 初值录得 47.3,虽仍处于收缩区间,但符合市场预期,同时截至 10 月 19 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持平于 24.2 万,显示美国就业市场韧性犹存。经济基本面的相对稳定削弱了市场避险情绪,而美元指数的阶段性走强,进一步降低了白银这类无息资产的吸引力。
长期支撑:供需缺口与政策宽松逻辑未改
尽管短期回调力度惊人,但支撑白银价格长期上涨的核心逻辑并未发生根本逆转,市场无需对长期趋势过度悲观。
供需失衡的基本面仍是白银最坚实的 “护城河”。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白银供需缺口将达 1.2 亿盎司,创历史纪录,工业需求占比更是首次超过 50%。供应端来看,2024 年全球矿山银供应已下降 1.3%,2025 年增速持续低迷;需求端,2025 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 655GW,同比增长 20%,仅光伏银浆耗银量就占白银总需求的 25%,年需超 5 万吨。更值得关注的是,N 型电池技术推广正推动单位耗银量提升 20%-30%,中长期需求增长动力强劲。
美联储的宽松政策预期为白银提供了持续的金融属性支撑。10 月 20 日五矿期货研报指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明确提及将很快结束量化紧缩操作,叠加美国部分小银行出现贷款风险事件,市场对美联储后续走向扩表的预期不断强化。此前费城联储主席保尔森也曾表态支持 2025 年再实施两次 25 个基点降息,市场对 12 月累计降息 50 个基点的概率预期一度达 96.7%。宽松周期的开启将降低白银持有成本,持续利好价格走势。
行业龙头的产能布局也显示长期价值认可。国内白银龙头盛达资源通过金山矿业技改提升产量,白银有色则形成 1000 吨 / 年的核心产能,并布局新能源材料领域。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与产能优化,既是对行业长期需求的看好,也将从供给侧提升市场稳定性。
结语:高位震荡下,理性看待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
10 月 22 日的早盘盘整,本质上是白银在暴涨后的情绪修复与多空博弈。短期来看,获利了结压力、光伏减产冲击与美元走强等因素叠加,银价仍有进一步回调的可能,追高投资者需警惕价格波动风险。但从长期视角,供需缺口扩大、新能源需求爆发与美联储宽松预期三大核心逻辑未改,白银的长期投资价值并未因短期回调而消失。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更需要的是理性而非盲从:既不宜被短期赚钱效应吸引盲目追高,也不必因单次跳水行情过度看空。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回调中寻找合理配置机会,或许是应对这场高位震荡的更优选择。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