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日本矿业协会(JMIA)负责人对外披露重磅消息:日本铜冶炼企业正与全球主流矿产商就2026年铜精矿加工/精炼费(TC/RC)展开谈判,核心诉求是摆脱长期以来跟随中国设定基准的行业惯例,建立独立的定价体系。这一举措背后,是全球铜精矿供应持续紧张引发的行业利润危机,日本冶炼厂试图通过定价机制革新缓解盈利压力。
此次谈判的导火索源于全球铜产业链供需结构的严重失衡。据行业共识,近年来全球铜冶炼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铜矿开采供应增速,形成"冶炼端过剩、矿端短缺"的格局。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仅增长1.4%,供需缺口已达15万吨,2026年缺口预计将扩大至30万吨。精矿供应紧张直接导致冶炼环节的核心利润来源——TC/RC持续下行,全球冶炼企业普遍陷入盈利困境。
日本冶炼业的处境尤为凸显。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日本铜冶炼厂执行的TC/RC为每吨25美元和每磅2.5美分,这一水平虽略高于中国同行(2025年中国长单TC为21.25美元/吨,RC为2.125美分/磅),但较2024年行业标准仍大幅下滑超70%。更严峻的是,2025年年中全球矿企巨头Antofagasta已与中国主要冶炼厂敲定2026年部分长单TC/RC为0美元/干吨、0美分/磅,标志着行业即将进入"零加工费时代"。在此背景下,日本矿业协会主席Tetsuya Tanaka明确表示:"对于2026年,日本冶炼厂正试图建立一个不同于全球基准的市场,通过单独获得合同来实现,而不是追随基准定价。"
定价体系革新的推进并非易事,矿产商的分化立场构成关键变量。Tanaka透露,当前参与谈判的全球矿产商态度呈现两极:部分矿产商坚持"价高者得"的市场化原则,倾向于与报价更具吸引力的冶炼厂单独签约;另一部分则担忧过度依赖单一国家市场的供应链风险,对日本提出的独立定价模式持开放态度。这种分化为日本冶炼厂争取差异化合同创造了一定空间,但也意味着谈判过程将面临反复博弈。
即便谈判取得突破,日本铜冶炼业的盈利前景仍不容乐观。Tanaka直言不讳地警告,日本冶炼厂2026年将继续面临严峻经营形势,盈利大概率受到重大负面影响。其核心顾虑在于,"一些地区的冶炼厂"仍可能在极低TC/RC水平上妥协谈判,形成恶性竞争态势。据了解,目前中国部分冶炼企业凭借副产品(硫酸、金银等)收益弥补部分加工费损失,而日本冶炼企业对副产品收益的依赖度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更弱。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日本此次掀起的定价革命,本质是全球铜产业链话语权重构的缩影。行业分析师指出,2015年后矿业投资低潮导致矿端供应增长乏力,而冶炼产能集中投放加剧供需错配,使得矿企在定价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日本试图通过独立谈判打破僵局的尝试,若能获得部分矿产商响应,可能引发全球铜精矿定价体系从"单一基准"向"多元协议"转变。但短期来看,在精矿缺口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冶炼端的被动局面难以根本改变,2026年全球铜冶炼行业洗牌或进一步加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