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固态电池赛道"三强争霸":中韩企业加速竞逐下一代动力电池制高点

固态电池赛道"三强争霸":中韩企业加速竞逐下一代动力电池制高点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跃迁的关键节点,固态电池技术正成为中韩电池企业争夺未来市场的核心战场。近日,韩国SK On、中国孚能科技与金龙羽集团接连释放重大进展信号,从电池制造到材料供应形成全产业链竞速格局,这场关乎万亿级市场的技术革命已进入产业化冲刺阶段。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跃迁的关键节点,固态电池技术正成为中韩电池企业争夺未来市场的核心战场。近日,韩国SK On、中国孚能科技与金龙羽集团接连释放重大进展信号,从电池制造到材料供应形成全产业链竞速格局,这场关乎万亿级市场的技术革命已进入产业化冲刺阶段。

SK On"快马加鞭":试点线投产倒计时,量产计划提前一年

韩国电池巨头SK On的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突然提速。据《韩国先驱报》披露,其位于大田的试点生产线将于今年底正式运营,较原计划大幅提前。这一突破得益于合作伙伴Solid Power完成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设备测试——原本需6个月以上的产线调试周期被压缩至2个月,直接推动量产时间表从2030年提前至2029年。

硫化物技术路线成为SK On的"杀手锏"。该技术因兼容现有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在成本控制与规模化量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Solid Power更计划在2026年实现千吨级产能,并与三星SDI、宝马、LG新能源等巨头组建"超级联盟",共同攻克固态电池产业化难题。行业分析师指出,SK On的提前布局或将打破中日韩动力电池三足鼎立格局,在下一代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

孚能科技"双线并进":半固态量产落地,全固态规划直指500Wh/kg

中国软包电池龙头孚能科技则展现出"技术迭代+产能扩张"的双重野心。11月18日,公司宣布将5亿元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变更为全资子公司广州孚能,集中资源攻坚全固态电池研发。截至目前,其科技储备资金已投入2.8亿元,覆盖正负极材料、储能电池、BMS系统等四大领域。

在技术路线图上,孚能科技呈现"半固态先行、全固态跟进"的清晰战略:

♦半固态电池:第二代产品(330Wh/kg)已量产并斩获低空经济订单,第三代(400Wh/kg)将于2026年上市;

♦全固态电池:选定硫化物电解质路线,第一代60Ah产品(400Wh/kg)将于2025年交付战略客户,2027年推出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的第三代产品,并实现GWh级量产。

值得关注的是,孚能科技通过"技术降维打击"策略,将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快速商业化,同时为全固态电池积累核心专利。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或将成为中国电池企业突破技术瓶颈的典型范本。

金龙羽"向上突围":材料端发力,构建固态电池生态闭环

当行业焦点集中在电池单体制造时,金龙羽集团选择从上游材料端切入赛道。11月17日,其固态电池材料项目正式进入审批阶段,计划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四条核心产线:

►1550吨/年涂覆隔膜

►10000吨/年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

►1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

►3000吨/年固态电解质(90%对外销售)

这一布局彰显了金龙羽的"生态思维":通过自产关键材料降低全固态电池成本,同时向行业开放电解质供应,形成"材料-电池-应用"的闭环生态。公司早在2021年便启动12亿元投资计划,目前半固态电池已获客户订单,正负极材料完成中试送样,产业化进程显著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观察:技术路线分化下的全球竞合

当前固态电池领域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路并进"的竞争格局:

►韩国阵营:以SK On为代表,依托硫化物技术快速推进商业化;

►中国阵营:孚能科技、宁德时代等企业采取"半固态过渡+全固态攻坚"策略,氧化物路线与硫化物路线并行发展;

►日本阵营:丰田、松下等企业深耕硫化物技术,但产业化进度稍显滞后。

据SNE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6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突破40%。随着SK On试点线投产、孚能科技量产计划明确、金龙羽材料项目落地,这场技术革命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场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军备竞赛"已全面打响。

结语:当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逼近理论极限,固态电池的商业化突破正在改写行业规则。中韩企业的加速竞逐,不仅将决定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技术标准,更可能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在安全性、成本与量产规模上实现平衡,谁就能掌握通往未来的钥匙。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