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异动:单日跳涨5,000元/吨,钴市进入“冲刺阶段”
根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7月29日长江现货1#钴价报250,000-266,000元/吨,均价报258,000元/吨,较前一日大涨5,000元/吨,创2023年3月以来新高。此轮上涨始于2025年2月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叠加6月禁令延期,市场供需矛盾持续激化。若以2025年2月24日16.1万元/吨为起点,当前钴价累计涨幅已达60.25%,且尚未见明显回调迹象。
二、供给端:刚果(金)出口禁令引发“断供危机”
1. 刚果(金)政策:从临时干预到长期管制
禁令时间线:2025年2月24日首次宣布暂停出口4个月,6月21日延长至7个月(至2025年9月20日),实质将出口限制延长至2025年底。
政策意图:刚果(金)政府试图通过限制出口调节全球钴价,其中在2024年均价报25.8万元/吨,较2023年下跌23%),同时推动本土冶炼产能建设,目标2027年本土加工率提升至50%。
2. 中国进口量断崖式下滑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中国从刚果(金)进口钴湿法中间品18,990吨,环比下降60.8%,同比降幅达62.3%。若禁令持续至9月,预计2025年全年进口量将减少7.3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24%。
3. 库存消耗加速,8-9月或现“硬缺口”
企业库存现状:格林美、华友钴业等头部企业库存可维持至10月,但中小厂商库存仅剩1-2个月用量;
港口库存低位:上海期货交易所钴库存降至1,300吨(历史低位),社会库存较2024年同期减少60%。
三、需求端:新能源与消费电子“双轮驱动”韧性凸显
1. 新能源汽车:三元电池需求触底回升
装机占比企稳:2025年上半年国内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回升至28%(2024年同期为25%),高镍路线(NCM811/90505)占比提升至45%;
成本敏感度低:以NCM811电池为例,钴成本占比仅27%,远低于锂(45%)、镍(20%),电池厂对钴价容忍度较高。
2. 消费电子:AI硬件拉动钴酸锂需求
智能手机:2025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预计达8.5亿部(同比+12%),单机钴用量约3.6克;
AI服务器:液冷散热模组中钴基合金用量激增,单台服务器钴需求达50克(较传统机型提升3倍)。
四、价格展望:30万元/吨或成新中枢,三大路径推演
1. 短期(2025Q3-Q4):政策博弈下的冲高行情
关键节点:2025年9月20日刚果(金)出口禁令到期后,可能转向配额制(预计年出口配额不超过15万吨);
价格目标:若配额制落地,钴价或突破30万元/吨(当前现货价距此目标仅16.3%空间)。
2. 中期(2026-2027年):印尼产能释放与回收技术对冲
印尼供应增量:2026年湿法镍钴项目投产或带来1.5万吨/年增量,但受镍价制约(镍钴比13:1),实际钴供应增量或不足1万吨;
回收贡献: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钴量预计达2.1万吨(占需求8.4%),缓解部分供应压力。
3. 长期(2028年后):技术替代与资源格局重构
无钴电池威胁:镍锰酸锂正极材料若商业化(能量密度提升20%),或减少钴需求30%;
资源多元化:中国企业在菲律宾、澳大利亚的钴矿投资加速,2025年海外权益产能占比将超40%。
五、风险提示
•政策反复风险:刚果(金)若提前解除禁令或放松配额,可能导致价格回调;
•技术替代加速:固态电池若采用氧化物路线,钴需求或被彻底颠覆;
•宏观扰动:美联储降息节奏、地缘冲突(如红海航运中断)可能加剧价格波动。
结论:结构性牛市已至,但需警惕“过山车”行情
当前钴价上涨本质是供给端强约束+需求端韧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看,8-9月原料短缺将推动价格冲击30万元/吨;中期需关注印尼产能释放与回收技术进展;长期则需警惕技术替代风险。建议投资者优先布局具备上游资源控制力+下游回收能力的龙头企业(如华友钴业、格林美),同时密切跟踪刚果(金)政策动向与技术迭代节奏。
风险提示:刚果(金)政策变动、印尼产能释放超预期、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实际交易中应结合实时数据、行业动态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