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清洁能源需求攀升,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核心储能设备,用量激增。但繁荣背后,废旧锂电正极材料的回收问题日益凸显——这类材料富含钴、镍、锰等关键金属,我国镍、钴等资源对外依存度超九成,价格持续上涨,高效回收不仅能缓解资源短缺,更能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关乎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行业面临三重挑战:一是废旧电池来源杂、型号多,拆解预处理自动化难度大;二是传统工艺金属回收率有限(钴、镍、锰等常徘徊于80%-90%),资源流失严重;三是化学浸出等工艺依赖酸碱试剂,易造成土壤、水源污染,后续处理成本高。
企业层面,长沙有色院研发的“有价组分清洁回收新技术”首次应用国产全自动拆解设备,实现铜箔、铝箔、黑粉高效分离;其选择性回收技术使镍、钴、锰、锂回收率分别超98.5%、98%、98%、90%,相关技术在宁夏、广东落地,显著降碳增效。
此外,部分企业正探索全产业链闭环模式。废旧锂电正极回收正处于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关键期。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完善,金属回收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将更显著。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政府需强化政策引导与标准规范;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工艺;科研机构需深化基础研究,提供创新方案。唯有如此,方能深挖“城市矿山”价值,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资源根基。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