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稀土永磁风口真的来了?从矿山到机器人,这条万亿产业链如何?

稀土永磁风口真的来了?从矿山到机器人,这条万亿产业链如何?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7月初,稀土龙头北方稀土甩出“半年净利暴增近20倍”的业绩预告,瞬间点燃市场——“稀土永磁暴增20倍”冲上热搜,成为投资者与行业人士的焦点话题。这个曾被视为“工业维生素”的领域,正以爆发式增长向市场宣告:稀土永磁,正站在时代风口浪尖。

7月初,稀土龙头北方稀土甩出“半年净利暴增近20倍”的业绩预告,瞬间点燃市场——“稀土永磁暴增20倍”冲上热搜,成为投资者与行业人士的焦点话题。这个曾被视为“工业维生素”的领域,正以爆发式增长向市场宣告:稀土永磁,正站在时代风口浪尖。
​​供给端:资源集中化加速​​
全球稀土版图中,中国始终是核心玩家——储量占优、开采冶炼技术全球领先。以北方稀土为例,依托白云鄂博“稀土之都”的资源禀赋,其轻稀土产能直接掌控全球市场脉搏。近年来,国家严控开采配额,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资源向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等龙头集中,马太效应愈发显著。不过,环保高压与海外矿开发(如美国Mount Weld矿复产)仍是潜在变量,或对现有格局形成微扰。
需求端:新能源革命掀起“磁材热”​​
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钕铁硼永磁体,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的“刚需”。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永磁同步电机凭借高效节能特性,已成为驱动电机主流,单辆车磁材用量达1-3kg。随着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当年磁材需求将超12万吨,爆发式增长已成定局。风电领域同样强劲——陆上大兆瓦、海上风电推动永磁直驱风机渗透率提升,预计未来几年需求年增25%;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等新兴领域也在持续扩容。
轻稀土VS中重稀土:稀缺性与战略价值的较量​​
​​轻稀土(镧、铈、镨、钕):储量占优,应用多元​​
镧铈主攻石油催化、玻璃抛光等工业场景,是化工与材料的“隐形助手”;镨钕则是永磁材料“核心骨架”——单台新能源车电机需3-5kg钕,占磁材成本60%,堪称“磁材心脏”。
中重稀土(铽、镝、钐等)稀缺战略资源,价值堪比“稀土黄金”​​
全球储量仅占稀土总量1%,中国掌控95%产量。铽镝是高温磁材“刚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需添加3-5%铽镝提升耐温性;钐则支撑钐钴磁材,在航空航天等极端环境下不可替代。
产业链协同:金属材料成“隐形推手”​​
除稀土元素外,辅助材料同样关键:铁是钕铁硼“基座”,奠定磁性与机械性能;钴则是钐钴磁材“强化剂”,提升耐温与稳定性。生产环节,铝等金属作为设备工具“配角”,保障产业链高效运转。
未来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政策叠加创新双轮驱动​​
政策端,《稀土管理条例》落地规范全链条,资源保护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技术端,企业突破“无镝磁材”(成本降20%)、“注射成型多极充磁”(精度跃升)等技术,AI赋能的智能产线良品率已达92%。新能源、AIoT等新兴产业持续扩容,磁材长期需求确定性高。
挑战:全球竞争叠加技术替代双压​​
海外方面,美澳加紧开发本土矿,日越联合开采,试图削弱中国主导地位;技术端,特斯拉“无稀土电机”若2027年量产,或冲击15%轻稀土需求。更紧迫的是,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开工率不足50%,价格战阴云笼罩。
结语
稀土永磁正站在“风口”与“关口”的交汇点——政策红利、技术创新、需求高增是向上的阶梯,全球竞争、技术替代、产能过剩是前行的荆棘。对于投资者与企业而言,读懂产业链逻辑,抓住轻稀土的成本优势与中重稀土的战略价值,方能在变革中突围。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