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美国关税阴云下 金属市场如何看待影响?

美国关税阴云下 金属市场如何看待影响?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年的全球金属市场,正被美国频繁挥舞的关税大棒搅得波涛汹涌。从芯片到钢铝,从基础原料到高端制造,这场由政策引发的"蝴蝶效应"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席卷全产业链,金属行情震荡。

2025年的全球金属市场,正被美国频繁挥舞的关税大棒搅得波涛汹涌。从芯片到钢铝,从基础原料到高端制造,这场由政策引发的"蝴蝶效应"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席卷全产业链,金属行情震荡。
芯片关税:半导体金属需求遭遇"急刹车"​​
2025年8月7日,美国宣布对进口芯片及半导体加征100%关税(已在美设厂的台积电、苹果等企业除外),这一政策如同在半导体产业链上投下"震撼弹"。看似针对成品芯片,实则让全球半导体制造用金属需求瞬间"踩下急刹"——芯片制造离不开硅、、铝、金等关键金属,其中铜作为电路连接的"血管",需求弹性尤为敏感。
政策落地后,部分半导体企业为规避高关税,已开始调整全球供应策略,减少对美出口、收缩海外产能。铜价承压明显。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加速"去美国化",这将导致更多金属加工企业失去原有的稳定订单。
钢铝关税:从原料到终端的"连环绞杀"​​
美国的钢铝关税政策堪称"步步紧逼":6月起将基础钢铝关税提升至50%,8月又新增407项钢铝衍生品(按成分货值征税)。这场从原料到下游产品的"关税围猎",正在重塑全球钢铝贸易格局。
短期看,美国本土钢铝企业因关税保护尝到"甜头"——价格上涨刺激产能扩张;但长期矛盾已显现:全球主要出口国(如欧盟、日本)反制措施频出,美国钢铝产品国际竞争力骤降。更棘手的是下游产业的连锁反应,汽车制造中钢铝占比超60%,单台车原材料成本因关税激增数百美元,车企利润被压缩后不得不提价,反过来抑制钢铝需求;美国建筑行业更因钢铝成本飙升,多个大型项目暂停或缩减规模,直接拖累金属需求。
300%关税悬顶:半导体金属或迎"二次暴击"​​
2025年8月19日,一则"美国拟将半导体关税提升至300%,四季度生效"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若政策落地,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或将面临"重构级"冲击,金属行业将遭受"二次伤害"。
半导体制造涉及镓、锗等稀有金属(用于特殊功能层制备),其产业链长度与复杂度远超普通制造业。一旦关税飙升至300%,可能出现两大连锁反应:其一,更多半导体企业加速撤离美国,美国本土金属需求锐减;其二,全球半导体产能收缩将导致各类金属采购量骤降,价格波动加剧,市场不确定性陡增。
破局之道: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突围"​​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无差别攻击",金属行业需打出"组合拳",在危机中寻找新机遇。
行业层面:抱团突围叠加技术破局​​
各国金属行业协会应强化协作,推动政策回归理性。同时,加速技术研发,例如研发新型复合材料替代部分钢铝(如汽车轻量化领域),探索镓、锗的再生利用技术(降低对原生矿依赖),从根本上削弱关税政策的影响力。
企业层面:全球布局叠加风险对冲​​
生产企业需重新规划产能版图:避开美国高关税区域,转向东南亚、中东等需求旺盛、政策稳定的地区设厂。同时,与下游客户建立"利益共同体"——签订3-5年长期供货协议,约定价格浮动机制,降低短期波动冲击。此外,善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对冲价格风险,保障经营稳定性。
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横跳,本质上是全球贸易秩序重构过程中的"阵痛"。对金属行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转机,当传统市场收缩时,新兴市场的需求缺口正在打开;当依赖单一市场时,技术创新正打开替代空间。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