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国内财经 > 七部门重磅!万亿资本定向浇灌六大未来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等获金融活水

七部门重磅!万亿资本定向浇灌六大未来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等获金融活水

   来源:

2025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正式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金融资源精准配置,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和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正式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金融资源精准配置,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和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十大新兴产业,拓宽多层次融资渠道

《意见》明确提出,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与数据安全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通过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进一步畅通直接融资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有效缓解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痛点,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商业航天领域,金融支持将加速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及地面设备研发的商业化进程;在生物医药领域,则有助于突破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瓶颈。

深化投资端改革,引导长线资金布局未来产业

为破解资本短期化难题,《意见》首次系统提出投资端改革措施,要求完善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本“敢投、愿投、能投”。文件明确,上述资金需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重点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未来产业方向,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指出,长线资金的入场将显著改善新兴产业的融资结构。以未来能源领域为例,政府基金与险资的联合布局可支撑氢能、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的长期研发投入,助力我国在全球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

专家解读: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认为,《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产业金融政策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通过差异化资本供给和耐性资本培育,既为当前新兴产业提供“燃料”,也为未来产业储备“火种”,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3.4%,而未来产业如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意见》的实施有望在“十四五”末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5%以上,推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

未来展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引擎”

随着《意见》的落地,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业内预测,到2027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新兴产业的融资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长线资金在未来产业中的配置比例将超过30%。这一政策组合拳不仅为新型工业化注入金融活水,更将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中国方案提供关键支撑。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