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美国稀土回收技术突破与中国出口管制的对冲
近日,西部数据联合微软等企业宣布,通过无酸溶解回收技术(ADR)成功从5万磅报废硬盘中提取钕(Nd)、镨(Pr)、镝(Dy)等稀土元素,回收率高达90%,同步回收金、铜、铝等金属,原料总质量利用率达80%。这一技术突破正值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满半月(4月4日生效),美国稀土供应链面临“断链”危机之际。
核心冲突点:
中国主导地位:全球约90%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中重稀土加工技术几乎垄断;
美国供应链焦虑:美国85%的稀土依赖进口,本土回收率不足10%;
技术替代博弈:中国出口管制倒逼美国加速“去中国化”,而回收技术成为破局关键。
二、对稀土行情的直接影响:供需逻辑分化与价格波动
轻稀土(钕、镨)承压,中重稀土(镝、铽)韧性凸显
轻稀土:硬盘回收技术可提取钕、镨(单块1TB硬盘回收约5克钕铁硼磁体),预计全球每年淘汰2亿块硬盘,潜在回收量达1000吨/年,占全球轻稀土需求的3.5%,加剧市场过剩预期。
中重稀土:镝、铽因耐高温特性难以被替代,且中国出口管制强化其战略价值。美国军工(如F-35战机)及新能源汽车对镝的需求刚性支撑价格。
全球库存结构调整
微软数据中心退役硬盘的循环利用,直接减少美国对原生稀土矿石的采购需求。美国计划在2026年前将本土稀土回收率提升至30%,可能削弱中国轻稀土出口议价权。
成本传导与价格分化
回收成本优势:ADR技术使稀土氧化物(REO)生产成本降低35%,碳排放减少95%;
传统采矿受冲击:中国北方稀土精矿分离成本约42万元/吨,而美国回收镨钕氧化物成本可压缩至28万元/吨,轻稀土价格或下探50万元/吨支撑位。
三、产业格局重构:从“资源卡脖子”到“技术定价权”
美国供应链“内循环”加速
本土闭环:微软数据中心“退役硬盘→拆解→再制造”模式,将稀土回收嵌入产业链终端,减少跨境运输依赖;
技术输出:西部数据计划向汽车、风电行业推广该技术,锁定特斯拉、通用电气等客户,构建“回收-应用”生态。
中国应对策略升级
高端化转型:北方稀土加速开发核级镝合金、低镝高铽磁材,提升高端订单占比至40%;
出口管制动态化:可能调整轻稀土出口配额,优先保障中重稀土战略储备,同时强化专利壁垒(如晶界扩散技术)。
全球稀土回收竞赛开启
澳大利亚ASM、德国Vacuumschmelze已效仿该模式,欧盟将稀土回收列入“地平线2027”计划,全球回收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60亿美元。
四、环保与ESG驱动:绿色溢价重塑估值体系
碳排放权交易影响
每吨回收稀土可减少4.8吨CO₂排放,符合欧盟碳边境税(CBAM)要求,欧洲车企或优先采购“低碳稀土”,推升回收材料溢价15-20%。
资本流向变革
贝莱德、桥水基金已将“循环稀土”纳入ESG投资组合,MP Materials(美国稀土龙头)因技术落后中国,股价月内暴跌23%,而西部数据合作企业获5亿美元政府补贴。
五、未来行情预测:短期震荡与长期分化
1-3个月:轻稀土价格或下探50-55万元/吨,氧化镝因军工需求坚挺在1150-1200万元/吨;
1-2年:若回收技术全球推广,轻稀土过剩量或达5万吨/年,价格中枢下移20%;中重稀土因技术壁垒维持高位;
风险变量:缅甸冲突升级、中国动态调整出口管制、无稀土电机技术突破(如MagNex磁能积突破25MGOe)。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