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2025年4月22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316,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暴涨2000元,创下本年度最大单日涨幅。市场呈现“矿端领涨、全产业链联动”特征:
钨精矿:65%黑钨精矿报价14.6-14.7万元/标吨,持货商惜售情绪加剧,江西、湖南主产区环保限产常态化,现货流通量不足70%;
APT(仲钨酸铵):散货报价上探至21.6万元/吨,较上半月长单价上调3000元,冶炼厂倒挂压力下仍被动跟涨;
钨粉与碳化钨粉:分别报321元/公斤和316元/公斤,成本传导效应加速,但硬质合金企业采购仍以刚需为主,市场“有价无量”格局延续;
政策调控加码:自然资源部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指标同比缩减6.45%(至5.8万吨),黑龙江、浙江等地未分配指标,供应侧进一步收紧。
一、核心矛盾拆解:政策、供需与全球资源争夺的“三重博弈”
1、政策收紧引爆供应端焦虑
国内开采指标锐减: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指标较2024年减少4000吨,江西、甘肃等主产区配额降幅超5%,叠加环保限产常态化,原生矿供应缺口扩大至12%;
龙头企业集体提价:章源钨业4月下半月黑钨精矿采购价上调2500元至14.45万元/标吨,厦门钨业APT长单价上调4000元至21.3万元/吨,江钨黑钨精矿指导价同步上调至14.6万元/标吨,市场看涨情绪被彻底点燃;
国际产能释放受阻: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全球第四大WO₃资源量)投产延期至三季度,欧盟拟建立10万吨战略储备,加剧全球可流通资源争夺。
2、需求端“结构性分化”深化
高端领域爆发式增长:
光伏钨丝:渗透率突破12%,厦门钨业斥资20亿元扩建100亿米产线,目标市占率超85%,技术溢价推动单吨利润提升30%;
硬质合金:中钨高新完成柿竹园钨矿资产注入,数控刀具全球市占率第一,比亚迪、中车等高端订单环比增20%,进口替代加速;
中低端出口持续萎缩:
美国对华加征50%关税压制钨铁出口价格于38.5-39.5美元/千克,海外订单同比下滑超40%,倒逼企业转型高附加值产品。
3、资金与市场预期共振
板块资金分化:4月22日钨概念板块主力净流入1.78亿元,洛阳钼业单日涨幅4.34%,湖南黄金、章源钨业获机构逆势增持,反映市场对资源型企业价值重估;
期现联动强化:钨精矿期货合约溢价率升至8%,现货升水扩大,贸易商囤货意愿升温,产业链库存周期拉长。
二、龙头企业战略动向:技术壁垒与资源整合双轮驱动
中钨高新:依托中国五矿资源整合优势,形成“矿山-冶炼-硬质合金”全产业链闭环,研发0.01mm极小径铣刀突破“卡脖子”技术,2026年产能计划提升30%;
厦门钨业:全球最大钨粉生产基地加速光伏钨丝布局,预计2025年新增产能贡献收入超10亿元,市占率目标85%以上,技术溢价强化定价权;
章源钨业:APT及碳化钨粉年产能分别达1万吨和6000吨,资源自给率提升至20%,长单采购价连续三个月上调,成本传导能力领先行业。
三、未来趋势研判:高位震荡与战略机遇并存
短期逻辑:
价格支撑强化:钨精矿成本线(14.6-14.8万元/标吨)构筑底部,但出口疲软与库存消化缓慢抑制上行空间,预计二季度钨粉价格中枢上移至315,000-320,000元/吨;
政策红利释放:欧盟战略储备招标启动在即,国内“专精特新”补贴向硬质合金企业倾斜,或催生阶段性行情。
长期转型路径:
技术驱动溢价:光伏钨丝(渗透率目标2026年达20%)、超硬合金刀具(替代进口份额超30%)等高毛利产品成核心增长极;
全球定价权重构:中国凭借70%矿储优势主导供应链,再生钨技术突破或成未来十年最大变量。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