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金属市场呈现“钴锂双增、硅镍回调”的分化格局。精炼钴产量达9.4万吨,同比增长16.1%,主要受益于动力电池领域高镍三元电池的钴用量回升,以及消费电子市场折叠屏手机、AR设备等新品对钴酸锂正极材料的需求拉动。碳酸锂产量达38.6万吨,同比增长29.0%,增速居新能源金属之首,储能领域新型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45%,带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激增,同时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也推动了碳酸锂消费。
工业硅产量218.3万吨,同比下降5.5%,协会硅业分会指出,光伏行业多晶硅产能过剩导致工业硅需求增长放缓,同时有机硅领域房地产产业链低迷进一步抑制消费。电解镍产量17.3万吨,同比下降2.1%,主要因不锈钢行业需求疲软及镍生铁替代效应加剧。
进出口方面,碳酸锂进口量11.8万吨,同比增长10.7%,反映国内需求旺盛及海外资源开发加速。未锻轧镍出口量9.1万吨,同比翻倍,协会镍业分会认为这与印尼镍生铁产能释放、国际市场对纯镍需求增加有关。工业硅出口量34.1万吨,同比下降6.6%,或因海外光伏产业链库存调整。稀土出口3.3万吨,同比增长11.9%,高端磁材出口占比提升至4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赵明指出,上半年数据凸显行业三大趋势:需求结构转型,新能源领域(动力电池、储能)成为钴锂消费核心引擎,传统应用(房地产、不锈钢)对硅镍的拉动减弱;全球资源配置,碳酸锂进口增长与镍出口激增,显示中国在新能源金属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从“生产大国”向“资源枢纽”转变;技术替代压力,高镍电池普及、钠电池商业化对硅镍等传统材料形成长期挤压。
针对当前市场格局,协会建议推动建立工业硅、电解镍产能预警机制,遏制低效产能扩张;鼓励企业加大钴锂资源回收技术研发,提升循环利用率;优化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平衡国家安全与产业链稳定。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金属市场的分化,折射出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产业链的深刻变革。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行业有望在资源保障、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实现突破,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