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据市场信息了解到,国内新能源材料龙头格林美(002340.SZ)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关键进展。公司通过互动平台披露,其自主研发的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量产认证,并实现十吨级小规模量产,产品镍含量达90%以上,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能量密度较常规产品提升15%。
格林美同步推进的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已进入吨级认证阶段,首批产品完成交付。该材料兼具高能量密度(理论达400Wh/kg)与低成本优势,适配3C消费电子、无人机及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场景。公司透露,某国际消费电子巨头已将其纳入2026年新品电池供应链。
为满足市场需求,格林美计划2026年将固态电池材料产能扩至万吨级。当前,其湖北基地已建成首条千吨级富锂锰基产线,广东基地则布局超高镍前驱体专线,形成“技术验证-小批量生产-规模化扩产”的三级体系。
格林美的技术突破被视为国内固态电池产业链关键一环。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超高镍材料与富锂锰基的组合可解决传统液态电池能量密度瓶颈,其量产将推动固态电池成本下降30%以上,加速2027-2030年间的市场渗透。
“格林美同时布局硫化物与氧化物路线,规避单一技术风险。”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专家表示,其富锂锰基材料与4680电池兼容性强,或成为特斯拉、宁德时代等企业的优先选项。公司研发总监透露,下一代固态电解质材料已进入实验室阶段。
展望未来,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工信部“十四五”新材料专项补贴中,格林美获超2亿元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方面,公司年内完成两轮定向增发,募资15亿元用于固态电池材料扩产,高瓴资本、中金公司等机构参与。
风险提示: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竞争激烈,若硫化物体系突破不及预期,富锂锰基材料推广或受影响。
总结,格林美通过“技术认证-小批量生产-资本扩张”三步走策略,巩固其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先发优势。随着2026年产能集中释放,公司有望成为全球少数实现固态电池材料规模化供应的企业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