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营收同比增7.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3.33%,并明确固态电池规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前后大规模商业化。这一消息在新能源圈引发广泛关注:固态电池为何成“必争之地”?
固态电池凭何颠覆传统?三大性能优势显著。续航方面,当前主流锂电池能量密度约150-250Wh/kg,固态电池普遍超400Wh/kg,搭载后电动车续航轻松破千公里,数码产品告别“一天一充”。安全上,液态电解质易燃易漏,短路或泄漏易引发热失控,而固态电解质多为氧化物或硫化物,热稳定性强,几乎杜绝燃烧风险。寿命方面,固态电解质化学性质稳定,充放电循环不易分解,循环寿命远超传统锂电池,降低更换成本。
全球研发竞赛中,硫化物路线成主赛道。固态电池研发本质是技术路线选择,主流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四大阵营,其中硫化物因离子电导率高、界面电阻低,被宁德时代、一汽等企业重点布局。材料创新上,硅基负极被视为提升能量密度关键,但充放电体积膨胀易破坏结构,华为近期公开专利优化硅基颗粒分散工艺,缓解该问题,助力能量密度突破。
金属资源竞争关乎产业命脉。固态电池量产依赖锂、镍、钴、锆、镧等关键金属,全球资源分布与供应链正重塑产业话语权。锂被称为“白色石油”,全球58%资源在南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中国储量占7%,但通过海外布局(澳洲矿权、非洲盐湖开发)和盐湖提锂技术突破,逐步构建自主供应链。镍是高镍三元电池核心原料,全球70%矿分布在印尼、澳大利亚、巴西,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国,加速投资印尼镍矿,建冶炼厂、推回收技术,强化产业链韧性。钴曾因刚果(金)垄断(全球储量超90%)和中国高依赖进口被视为“卡脖子”资源,现中国企业通过“去钴化”技术和回收工艺降低依赖。锆/镧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关键材料,中国储量丰富(锆矿占全球20%,镧系属稀土优势资源),成本土企业差异化优势。
2027倒计时,中国如何抓住“技术+资源”双机遇?宁德时代规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标志行业从实验室迈向工业化。中国布局不止技术追赶——华为硅基负极专利、宁德时代硫化物电解质配方、比亚迪“混合固液电池”技术均在专利榜单占重要位置。未来3年,谁能率先低成本量产,谁将掌握新能源产业链定价权。对普通用户,这场革命的最终受益或为:电动车长途不用频繁找充电桩,手机用三天剩20%电量,家庭储能设备“十年不换”。
固态电池的故事刚起步,但金属资源与前沿技术碰撞下,我们离“能源自由”更近一步。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