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267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0元/吨,连续2个交易日下跌。这一波动与全球钴市场供需格局、技术替代风险及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供需博弈:供应收紧与需求疲软交织
供应端,刚果(金)钴原料出口禁令持续发酵,2025年全球钴原料缺口预计突破6万吨,但印尼钴中间品出口激增部分缓解了供应压力。数据显示,中国7月钴精矿进口量同比骤降94.75%,而钴中间品进口量同比增长64.47%,显示供应链正加速向中间品转化。
需求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成为钴价承压的核心因素。尽管2025年1-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9.1%,但三元电池装车量占比已萎缩至25.8%,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占据74.2%的市场份额。更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反补贴税,可能导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受阻,进一步削弱钴需求。
技术替代:固态电池崛起,钴需求面临结构性挑战
电池技术革新是钴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宁德时代固态电池量产线能量密度已突破400Wh/kg,系统成本预计2025年降至0.85元/Wh,而比亚迪刀片电池升级后满足欧盟续航及能量密度标准。机构预测,若固态电池渗透率提升至10%,钴在动力电池中的用量可能减少15%-20%。
此外,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其成本较锂电池低30%,虽能量密度不足,但在储能领域已形成替代效应。2025年8月中国储能电芯排产占比升至31.3%,若钠离子电池进一步渗透,钴在储能领域的需求增长可能受限。
宏观经济:制造业疲软拖累工业需求
7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4%,连续第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工业活动整体疲软。高温合金、硬质合金等传统钴消费领域需求增长乏力,进一步加剧钴价下行压力。
后市展望:短期震荡,中长期需关注技术突破与政策变化
短期来看,钴价可能在26万-27万元/吨区间震荡。刚果(金)出口禁令与印尼供应增量形成对冲,而新能源车市场季节性波动可能加剧价格波动。
中长期,钴价走势取决于两大变量:一是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及商业化速度,若2026年前固态电池成本降至与传统锂电池持平,钴需求可能遭遇结构性下滑;二是中国政策刺激力度,若新能源车补贴向高端车型倾斜,或推动三元电池需求回暖。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