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揭牌六周年之际迎来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400亿元的六大项目涵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此次签约包括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中国重燃重型燃气轮机、脑机接口验证平台等标杆项目,临港在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生态的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产业端来看,临港新片区此次签约的集成电路项目具有显著技术突破性。盛合晶微的三维芯片集成项目将推进2.5D/3D封装技术研发,鲁汶仪器的光刻辅助设备研发基地则瞄准国产化替代。目前,临港已经集聚近300家集成电路企业, 覆盖设计、制造、设备全链条,2025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23.8%,成为全国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应用端,人工智能领域,临港通过脑机接口验证平台、水下机器人等项目强化技术孵化能力。此次签约的脑机接口平台将推动医疗、机器人等场景的应用验证,而水下机器人项目则瞄准深海探测与工业检测需求,与临港海洋装备产业形成协同。
政策端,临港通过链主企业+场景开放,激活产业链活力。特斯拉超级工厂带动6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2800亿元;中国重燃项目通过存量企业“服务包”机制实现增资扩产。同时,“拨改投”政策将政府资金转化为市场化基金,支持早期技术转化,有报道称,荷福成电的光伏智能铺装机器人项目获5000万元专项扶持。
市场方面,对临港产业动向反应积极。8月19日,A股人工智能板块指数上涨0.52%,工业富联、寒武纪等个股涨幅居前,市场对临港AI产业链关注度较高。有机构分析认为,临港在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软件等领域的突破,将带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预计2025年智能汽车、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分别突破3000亿和1500亿元。
作为上海强化四大功能的核心承载区,临港正通过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从制造基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型,随着六大项目的落地,空天陆海能全产业链布局将进一步完善,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