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一、我国研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续航提升3倍,微型无人机续航增2.8倍
近日,有报道称,天津大学科研团队突破锂金属电池技术瓶颈,研发出能量密度超600Wh/kg的软包电芯和480Wh/kg模组电池,续航能力较传统电池提升2-3倍。该技术采用电解液"离域化"设计,攻克了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难以兼顾的难题,已应用于三款微型全电无人飞行器,续航时间提升2.8倍。项目实现全链条技术自主可控,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为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提供动力支持。
短评:实验室到量产的“最后一公里”仍存工艺放大、循环寿命与成本三道坎,短期主题催化大于实质业绩。当前A股无人机、低空经济、机器人板块短期情绪抬升;后市考虑关注已有固态/锂金属电池布局且具备中试资源的电池厂(亿纬、赣锋、卫蓝)及上游LiFSI、超薄铜箔供应商。
资讯二、亿纬锂能与中盐内蒙古化工达成金属锂合作,加速固态电池量产
近日,惠州亿纬锂能联合子公司对中盐内蒙古化工启动供应商审核,双方将共建金属锂代工项目。中盐内蒙古化工拥有国内领先的500吨/年金属锂产能(纯度99.98%),其技术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评价,并完成多批次交付验证。此次合作旨在保障亿纬锂能2026年350Wh/kg全固态电池的金属锂供应,推动传统盐化工向新能源材料赛道升级,助力低空经济、储能等领域发展。
短评:全固态量产仍面临界面阻抗、循环寿命瓶颈,若技术验证不及预期,金属锂需求释放节奏将放缓;同时需关注盐湖提锂新增供给对价格的潜在冲击。
资讯三、储能行业联手抵制价格战,152家企业签署“反内卷”倡议
据有关报道,锂电储能系统价格三年暴跌近80%,全行业普遍亏损。2025年上半年新增锂电产能752.5GWh,远超全球需求,导致近三分之一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抢单。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152家产业链企业发布倡议,呼吁拒绝低价竞标、偷工减料等行为,转向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同时,我国首部储能锂电池强制国标8月1日实施,政策引导与行业自律双管齐下,推动储能产业从“价格战”转向高质量发展。
短评:152家签署企业中,头部企业起到带头作用,若能落实,具备价格协同能力;但历史上光伏、风电也曾多次“反内卷”联盟,最终效果似乎不及预期,自律协议约束力有限。短期看,价格战仍难立即刹车,二三线厂商现金流Q3-Q4将面临极限测试;中长期看,具备高循环寿命、大容量电芯及海外UL/IEC双认证的龙头可享受溢价,估值已提前反映最悲观情景,左侧布局窗口临近。
【消息综合自网络,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