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达481500元/吨,尽管当日价格持平,但本周累计涨幅达38500元/吨,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轮钨价暴涨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振形成的“完美风暴”,从政策调控到地缘政治,从新能源需求爆发到全球供应链重构,共同推动钨这一战略资源价格持续攀升。
供应端:政策严控叠加资源枯竭,全球供给持续收缩
国内开采指标收紧,主产区产能压缩
2025年,自然资源部首次将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定为5.8万吨,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达6.45%。其中,江西作为全国最大钨产区,配额削减2370吨,湖南等主产区也下调6%,部分低产区指标甚至归零。与此同时,环保督察和安全生产检查导致开采进度放缓,国内钨精矿开工率降至35%,周产量减少约200吨,市场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内,部分厂商出现“断货”现象。
全球资源枯竭,中国垄断地位强化
中国钨储量占全球超60%,产量占比高达84.52%。随着开采指标收紧,资源垄断性优势进一步凸显。而海外矿山同样面临困境:越南Nui Phao、葡萄牙Panasqueira等传统钨矿因矿石品位下降与设备老旧,成本高企;欧美和韩国的新矿开发项目产量有限,难以弥补中国减产缺口。刚果(金)卡莫亚-卡萨拉钨矿虽计划2026年投产,但短期内无法缓解供应紧张。
需求端:军工订单爆发+新能源崛起,需求激增
军工领域:地缘冲突推高战略需求
2025年7月,国防科工局军工材料采购计划中,硬质合金刀具、穿甲弹芯等钨制品订单同比增长42%。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等头部企业已满负荷生产,部分订单排期至2026年。俄乌战场消耗大量钨合金穿甲弹,全球军工产业链对钨的采购量从2024年的2200吨增至2025年的3000吨。美国“黄金穹顶”计划拟部署300套拦截系统,每套需钨合金30吨,仅此一项将消耗9000吨钨,远超全球年产量。
新能源领域:光伏与锂电池需求爆发
光伏钨丝渗透率飙升:光伏钨丝在硅片切割中的渗透率从2024年的20%升至2025年的40%,预计全球需求超4500吨。厦门钨业全球首家量产0.015mm超细光伏钨丝,良品率超90%,2025年产能达300亿米,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
锂电池正极材料革新:钨酸锂作为新型正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启动研发,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实现小批量供货,需求量预计达1.2万吨,同比增300%。
传统领域:制造业复苏带动需求
1-5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21.5%,硬质合金刀具产量环比6月增长12%,扭转了连续两个月的下滑趋势。钨的硬度和耐高温特性使其在切削工具、耐磨零件及航空航天部件中不可替代。此外,雅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预计将带动大量盾构机用钨需求,单GW水电项目耗钨约38吨。
市场情绪与资本流入放大供需矛盾
当前市场呈现“矿端挺价、合金端观望”的博弈格局,但APT(28.5万元/吨)及钨铁(29万元/吨)价格同步坚挺,反映全产业链成本传导顺畅。投机行为进一步推高价格,产业链中间持货量约为4万标吨的钨精矿,预估占流通量的35%以上。此外,市场对钨作为战略资源的国家收储预期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龙头企业:业绩分化,但长期价值凸显
厦门钨业:产能扩张与分红并举
2025年半年度分配预案拟10派1.84元,派现金额合计2.92亿元。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78亿元,同比增长11.75%,但净利润9.72亿元,同比下降4.37%,主要受成本上升影响。其光伏钨丝产能逐步释放,硬质合金销售订单增加,未来业绩有望改善。
中钨高新: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
作为全球领先的钨一体化企业,中钨高新拥有全球最大单体钨矿柿竹园矿,资源价值显著。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92亿元,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3.24%。其PCB微钻业务全球市占率领先,钨铜偏滤器涂层技术获ITER项目认证,参与欧盟“聚变示范堆”招标,潜在订单空间巨大。近期股价上涨7.78%,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45亿元,显示市场对其未来增长预期较高。
未来走势:短期坚挺,长期需关注替代风险
短期(1-3个月)
供需紧张仍支撑价格上行,低库存与军工、新能源需求爆发下,钨粉价格或挑战42万元/吨关口。但需警惕消费电子需求季节性回落风险——三季度为传统淡季,若苹果、三星等品牌备货不及预期,可能抑制价格上涨。
长期(1-3年)
替代材料威胁:日本住友电工已开发出钨基复合材料,在保持硬度的同时降低30%钨用量;若再生钨技术普及率超过40%,原生钨需求可能下降25%。
全球供应变化:刚果(金)等新矿投产或缓解供应紧张,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存,企业需建立多元化供应体系。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