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重庆氢能产业再提速!千亿级加氢网络如何重塑西部能源版图?​

重庆氢能产业再提速!千亿级加氢网络如何重塑西部能源版图?​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发布《重庆市加氢站行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35年新建60座加氢站,累计建成72座,氢气年供应能力突破2.5万吨,形成覆盖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发布《重庆市加氢站行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35年新建60座加氢站,累计建成72座,氢气年供应能力突破2.5万吨,形成覆盖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甫一发布,立即引发市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密集关注,从长寿区西南最大供氢中心日均6400公斤的供应能力,到九龙坡区已投运的341辆氢能物流车,重庆正以“政策+场景+基建”组合拳加速抢占氢能产业高地。

​​政策红利释放: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布局​​
重庆氢能产业规划凸显“分层推进”策略:2027年前聚焦核心物流通道,沿成渝高速、渝蓉高速布局加氢站,支撑800辆氢能重卡商业化运营;2030年拓展至西部陆海新通道,串联贵州、广西港口,形成跨省氢能运输动脉;2035年实现主城都市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全覆盖,氢气日供应量跃升至70吨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特别强调“制加一体站”试点,推动化工副产氢与可再生能源制氢协同,如长寿区已通过PSA提纯技术将工业副产氢纯度提升至99.999%,成本较常规制氢降低30%,为加氢站商业化运营提供成本支撑。

​​产业链共振:车企与能源企业深度绑定​​
在政策牵引下,重庆氢能产业链呈现“整车-系统-基建”协同发展态势。庆铃汽车与德国博世合资的博世氢动力系统公司,已量产75-190千瓦氢燃料电池模块,搭载其技术的物流车在成渝高速累计运行超400万公里;上汽红岩则聚焦氢能重卡领域,其杰狮车型获评工信部示范车型,计划4年内投放超万辆。
能源端,中石化川维化工建成西南首座氢能母站,通过管道网络向周边20座加氢站供氢;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投入运营,为产业链提供全链条检测认证服务。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8月以来氢能ETF(516500)单周净流入超15亿元,本地企业美锦能源、宗申动力股价月涨幅分别达45%和32%。

​​场景突破:从物流运输到多领域渗透​​
重庆氢能应用场景正加速突破传统边界。物流领域,成渝氢走廊已开通渝蓉、渝遂等干线,日均通行氢能重卡超1200辆,单程运输成本较柴油车降低18%;港口场景,果园港试点氢能轨道吊,年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市政领域,九龙坡区投放341辆氢能环卫车,单车氢耗较柴油车下降40%。
重庆正探索氢能在数据中心、医疗等新场景的应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的“氢能零碳园区”,计划通过绿电制氢满足园区50%能源需求,预计2027年投运后年减碳量达15万吨。

​​技术攻坚:破解储运与成本瓶颈​​
针对氢能储运难题,重庆已形成“短途管束车+长途液氢”运输体系:20MPa高压气态管束车覆盖半径150公里,长寿至成都的液氢管道正在论证建设;在储氢环节,西南铝业研发的70MPaIV型储氢瓶已通过台架测试,储氢密度提升至5.5wt%。
成本控制方面,政府通过“以奖代补”政策降低加氢站建设成本,单个站点补贴最高达1500万元,推动加氢成本从2023年的50元/公斤降至2025年的35元/公斤。随着三峡集团绿氢制备项目在万州落地,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有望提升至30%,进一步降低用氢成本。

​​风险与挑战:产业生态待完善​​
尽管前景广阔,但重庆氢能产业仍面临三大挑战:其一,加氢站投资回报周期长,当前单站建设成本约1500万元,需日均加注量超2吨才能实现盈利;其二,专业人才缺口显著,全市氢能领域研发人员不足2000人,复合型技术团队缺口达40%;其三,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加氢站设计、验收等12项地方标准仍在制定中。
当前重庆氢能产业已进入“政策密集出台—基建加速落地—场景持续拓展”的关键阶段。随着2027年800辆氢能汽车示范目标临近,产业链将迎来首轮商业化验证。具备规模化降本能力的企业、掌握核心专利技术的厂商,以及深度绑定应用场景的运营商,或将成为本轮产业红利的主要受益者。

【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