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多晶硅日涨千元!政策“紧箍咒”锁死落后产能,反内卷引爆多晶硅行情

多晶硅日涨千元!政策“紧箍咒”锁死落后产能,反内卷引爆多晶硅行情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9月16日,长江综合多晶硅均价497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000元;期货主力2511合约盘初冲高超4%后回落,收盘上涨0.51%。这一价格波动背后,是政策强制出清落后产能、技术迭代降本与期货资金博弈的深度交织。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9月16日,长江综合多晶硅均价497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000元;期货主力2511合约盘初冲高超4%后回落,收盘上涨0.51%。这一价格波动背后,是政策强制出清落后产能、技术迭代降本与期货资金博弈的深度交织。

政策“铁拳”重塑供给格局

根据2025年9月12日中国硅业大会最新修订的《多晶硅能耗限额标准》,三级能耗门槛从原拟7.5kgce/kg大幅收紧至6.5kgce/kg(约合电耗53kWh/kg),远超市场预期。新标准下,2024年行业平均能耗7.4kgce/kg的存量产能中,约30%(对应45万吨/年产能)面临强制关停,主要集中在高耗能的改良西门子法产能。新建产能需满足1级标准(≤5.5kgce/kg),改扩建需达2级(≤6.0kgce/kg),冻结中小产能扩产空间。政策通过“产能置换+电价上浮”机制(高耗能产能电价上浮15%-20%)加速出清,同时推行《光伏硅料碳足迹认证标准》,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供需动态:结构性短缺与库存压力并存

供给端,尽管部分企业9月检修停产,但复产及排产增量明显,8月产量预计达12.5万吨,较7月缓增。然而,社会库存仍处高位(截至9月初约26.88万吨),消化周期约3个月。需求端,国内光伏装机连续两个月下滑,7月同比降幅扩大至47.55%,终端电站收益率承压。但政策推动的供给收缩形成支撑,头部企业通过技术优化维持价格底部——协鑫科技颗粒硅成本已降至2.6万元/吨,通威股份内蒙古基地现金成本2.7万元/吨,形成成本优势。

技术裂变:颗粒硅与N型料引领降本增效

技术进步是破局关键。协鑫科技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综合电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碳足迹仅41kgCO₂e/kg,满足欧盟碳关税要求,市占率达24.32%。大全能源N型料占比提升,产品溢价能力突出。TOPCon、HJT等高效电池技术推动N型多晶硅渗透率快速提升,倒逼企业技术迭代。此外,协鑫科技布局硅烷气第二增长曲线,拓展半导体、锂电等领域应用,形成多业务协同。

期货博弈:情绪传导与资金动向

期货市场方面,9月16日多晶硅主力2511合约盘中冲高至57510元/吨,较前一日涨超4%,后震荡回落至收盘价56135元/吨,涨幅收窄至0.51%。这主要受反内卷政策情绪升温及焦煤、玻璃等相关商品上涨带动,同时广期所限制非期货商单日开仓量至1万手、调整手续费等措施抑制投机。短期看,政策预期与资金博弈推动价格企稳,但库存压力与需求不确定性仍存风险。

行业格局:龙头分化与跨界整合

头部企业呈现分化态势。协鑫科技通过颗粒硅技术实现连续化生产,2025年产能突破万吨级;通威股份通过垂直整合压缩成本;新特能源减亏,产能利用率仅11.2%。跨界整合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如通威布局光伏制氢,协鑫拓展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正从单一价格战转向全产业链协同竞争,具备技术领先与现金流优势的企业将主导未来格局。

未来展望

短期来看,多晶硅价格将维持宽幅震荡。分析师指出,近期消息面扰动大,行业基本面依然偏宽松,若无政策预期支撑,现货价格或继续承压。中长期行业整合加速。产能出清政策将持续进行,行业会议频繁召开,多晶硅产能政策将逐步落地,配合市场限产限售政策,市场信心有望增强。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