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长江现货1#镁均价报收18600元/吨,与前一交易日持平,连续三日维持稳定。这一价格走势背后,是供需动态平衡、政策调控、成本支撑及行业龙头产能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面:环保督察常态化,供应端保持稳定
近期,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内蒙古、陕西等镁主产区展开新一轮检查,重点监控镁冶炼企业的能耗及排放指标。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国内镁产能利用率稳定在85%左右,较2024年提升3个百分点。环保压力下,部分中小产能加速退出,但龙头企业如云海金属、宁夏银星能源通过技术改造,已实现超低排放,产能释放未受明显影响。政策端的“有保有压”,既避免了供应过剩,也保障了重点企业的稳定生产,为镁价提供支撑。
需求端:汽车轻量化需求升温,3C领域需求稳健
镁合金作为轻量化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2025年1-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2%,带动镁合金压铸件需求增加。某头部车企透露,其最新车型镁合金零部件用量较传统车型提升30%,主要用于电池箱体、座椅骨架等部件。此外,3C电子产品对镁合金外壳的需求保持稳定,头部品牌如联想、华为的新品发布进一步提振了短期需求。
成本端:硅铁价格企稳,成本支撑减弱
镁的生产成本中,硅铁占比约40%。2025年9月以来,硅铁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维持在7500元/吨附近,较8月高点下跌5%,成本端压力有所缓解。但受内蒙古地区电力市场化改革影响,当地镁企用电成本小幅上升,部分抵消了硅铁降价的影响。整体来看,成本支撑力度较8月减弱,但未对镁价形成下行压力。
龙头企业动态:产能释放有序,市场集中度提升
云海金属近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其安徽巢湖基地10万吨镁合金深加工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四季度正式投产;宁夏银星能源则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了周边3家镁冶炼企业,年产能提升至15万吨,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产能的有序释放,避免了市场供过于求,同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位成本,为镁价稳定提供了基础。
后市展望:短期或维持震荡,长期看涨逻辑不变
尽管当前镁价处于平台期,但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镁基储能材料研发进展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拓展,将为需求提供持续动力。技术面上,镁价在18000-19000元/吨区间形成较强支撑,短期若无重大政策或突发事件,预计维持窄幅震荡。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