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驱动与能源结构转型双重驱动下,储能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2025年国内储能市场延续强劲势头,政策端持续加码容量补偿、峰谷价差机制等市场化改革,叠加锂电池成本下降与规模效应释放,形成“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共振。国内储能招标规模同比激增,海外需求多点开花,订单覆盖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区域,中国产业链凭借技术优势主导全球市场。本轮增长不仅体现为装机量跃升,更呈现“经济性提升-需求放量-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储能正从新能源配套角色升级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产业。
国内市场:政策护航、需求放量,项目招标创新高
政策端持续加码,23省市6月密集出台72条储能相关政策,涵盖补贴激励、新能源配储、电力市场交易等维度。安徽、广东等地明确“新能源+储能”标准配置,要求2025年起并网的风电、光伏项目按装机容量10%、时长2小时配储;国家能源局推动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等纳入电力业务许可豁免范围,激发市场活力。需求侧表现亮眼,5.31后淡季不淡,项目招标规模同比激增。中电建16GWh储能系统集采吸引76家企业竞标,乌兰察布1GW/6GWh电源侧储能项目EPC招标金额达62.5-62.7亿元,彰显大型项目需求韧性。市场机制完善提升收益确定性,多省推行容量补偿、容量租赁政策,叠加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峰谷价差拉大,山东等市场化程度高区域储能电站经济性凸显,蒙西地区因限电严重,配储比例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海外市场:区域爆发、订单高增,中国链主导全球格局
海外需求呈现区域性爆发态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获海外订单199个,总规模超160GWh,同比暴增220%。中东以37.55GWh订单领跑,澳大利亚、欧洲、日本分别以32.31GWh、22.81GWh、15.06GWh紧随其后。欧洲分布式光伏消纳压力催生工商业储能需求,德国动态电价政策放大储能套利空间,法国削减光伏补贴推动“自发自用”模式普及,预计2025年欧洲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3.6GWh,同比增长62%;大储市场亦加速崛起,英国2024年累计装机达3.5GW/4.5GWh。美国因电网老旧、停电损失巨大,加州、德州储能部署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新增装机37.1GWh,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储能产业链凭借技术、成本优势主导全球,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占据北美市场80%份额,海外系统单价较国内高0.2-0.6元/Wh,毛利率达25%-30%。
成本下行:技术迭代、规模效应、本土化三重驱动
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探,核心驱动力来自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5%-20%,循环寿命延长至6000-8000次,单位成本大幅降低;自动化产线普及使电芯制造效率提升30%-50%,单位成本下降20%-30%;大容量电芯(如3777Ah)较100Ah产品单位容量材料成本降低15%-20%,制造成本降低10%-15%,并简化系统集成。规模效应加速成本摊薄,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180GW,较2020年增长10倍,头部企业碳酸锂采购价较小企业低10%-15%,单位固定成本随产能扩张下降40%。供应链本土化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中国锂、钴、镍自给率分别达30%、20%、15%,江苏溧阳等地形成产业集群,物流成本较分散布局降低30%-40%。
未来展望:结构性机会与挑战并存
储能行业高增长态势明确,但需关注产能出清、技术迭代、安全标准等挑战。随着低价中标风险显现,央企招标规则已调整价格权重,引导“中间价中标”,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全球储能市场2025-2030年在建项目超1TWh,中东、澳洲、欧洲、拉美等区域需求将持续释放,中国企业需把握全球化机遇,平衡量利关系,以技术创新与质量管控巩固领先地位。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与储能成本下降的共振下,储能行业正迈向万亿级市场,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