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消息,锂电产业链近期呈现需求井喷、产能出清双重特征。动力电池领域,全球电动车销量同比增28%,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300GWh(+47.3%),储能电池出货量更同比激增128%,8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创25.8GW/69.4GWh历史新高。
头部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产能利用率逼近90%,海目星等设备商海外订单同比增192.5%,锂电产业从“内卷”转向“价值竞争”。
六氟磷酸锂触底反弹与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持续释放,锂电产业链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六氟磷酸锂供需格局改善推动价格回升,叠加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聚焦硫化物方向,具备核心材料布局能力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需求端:旺季排产创新高,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
2025年9月,国内锂电产业链进入传统旺季,头部企业排产规模环比提升超15%,储能电池需求尤为突出。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同比增速保持在100%以上,大型储能项目招标规模环比增长近40%,推动锂电池在电力系统、工商业储能等场景加速渗透。
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景气,国内新能源车单月销量突破130万辆,渗透率接近50%,海外市场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出口增量,动力电池需求持续超预期。
供给端:六氟磷酸锂价格企稳,固态电池材料成新焦点
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核心材料,经历长达两年的产能出清后,供需格局迎来拐点。2025年二季度以来,下游需求回暖带动价格触底反弹,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头部企业通过长单锁定客户并扩大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明确聚焦硫化物体系,高纯度硫化锂作为关键原材料,其制备技术门槛和产能壁垒成为竞争核心。具备硫化锂量产能力的企业已获得主流电池厂商定向订单,相关产能建设进入加速期。
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共振,产业化进程提速
工信部近期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支持方向,首批产业化专项补贴资金已落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制定的固态电池团体标准进入审查阶段,行业标准体系完善为大规模商用铺平道路。珠海冠宇、清陶能源等企业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测试,全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底完成定型,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
行业自律缓解内卷,资本开支聚焦高端产能
面对阶段性产能过剩压力,锂电产业链自8月起形成“反内卷”共识,储能电芯、隔膜等环节企业联合承诺抵制低价恶性竞争。头部企业通过产能调控、技术升级和海外布局优化竞争格局,资本开支重点转向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等高端材料,以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领域。二级市场数据显示,锂电材料板块估值修复显著,具备技术壁垒和产能弹性的细分领域龙头获资金持续加仓。
短期看,旺季需求与材料价格反弹形成业绩支撑;中长期看,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将重塑行业格局。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