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28 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 6300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2500 元;对比年初312000元/吨上涨101.9%。作为 “工业牙齿” 与高端制造核心材料,钨粉价格在供应刚性收缩、多领域需求爆发的双重驱动下,成为有色金属市场的 “硬核涨势品种”。
供应端:政策管控 + 资源稀缺双重收紧
国内供应收缩成为价格上涨的核心基石。2025 年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降至 5.8 万吨,同比降幅 6.45%,主产区江西直接削减 2370 吨,降幅超 10%,湖北、安徽等低产区指标更是直接归零。新规明确停产矿山不予分配配额,小型共伴生矿需严格报备产量,导致中小矿企开工率跌至 35% 的低位,市场供给弹性大幅压缩。
出口管制进一步锁定供应格局。2025 年 2 月起,我国对仲钨酸铵、氧化钨等钨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需申请许可后方可出口,1-7 月出口量同比暴跌 34.56%。全球 60% 钨储量、85% 产量集中在中国,欧美缺乏替代来源,欧洲 APT 价格较国内溢价达 22%,即便加价 30% 仍面临 “一货难求” 的局面。
资源稀缺性加剧供应压力。国内黑钨矿资源日益枯竭,白钨矿开采成本高企,叠加环保政策高压,矿山采掘成本较 2018 年上涨 27%,进一步抑制中小产能释放。全球矿业前四年投资下降 40%,海外新增产能有限,哈萨克斯坦巴库塔矿的产能仅能部分缓解缺口,难以改变全球供应紧缺格局。
需求端:传统复苏 + 新兴爆发多点开花
传统需求端稳步回暖提供基础支撑。9 月国内制造业 PMI 重返扩张区间,生产指数升至 51.9% 的近 6 个月高点,企业原材料采购量同步增加。硬质合金作为钨的核心消费领域,受设备更新政策推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机床行业年消耗量已突破 2.5 万吨,碳化钨市场规模 2025 年预计达 415 亿元,同比增长 7.8%。
新兴领域需求爆发成为关键增量引擎。光伏钨丝渗透率从 20% 飙升至 60%,每 GW 光伏组件耗钨 8.2 吨,2025 年全球需求超 4500 吨,同比增长 198%;AI 领域需求激增,英伟达 H200 GPU 单颗需 3-5 片钨靶材,AI 服务器散热用钨铜材料需求较传统服务器暴增 250%;军工领域受益于 7.2% 的国防预算增长,穿甲弹、导弹部件等钨基合金订单同比增长 42%,部分企业订单已排期至 2026 年。此外,核聚变设备、低空经济高端部件、半导体芯片互连结构等领域对钨的耐高温、高强度特性需求迫切,形成多点共振的需求格局。
成本与库存:双重助推价格上行
成本端传导效应显著。65% 黑钨精矿价格较年初涨幅达 90.2%,当前报 27.2 万元 / 标吨,直接推升中游冶炼成本。行业龙头厦门钨业 10 月下半月外购仲钨酸铵(APT)长单定价上调至 39.3 万元 / 吨,较上半月上涨 3000 元,APT 作为钨粉生产核心原料,其价格上调直接传导至下游,带动全产业链成本中枢上移。
低库存格局放大价格弹性。国内钨粉社会库存仅维持在 15 天左右的警戒线附近,APT 冶炼厂库存已降至 200 吨以下,显著低于 600 吨的行业安全线。下游硬质合金企业原料库存周期缩短至 12 天,低库存使市场对供应端扰动高度敏感,贸易商从 “降价换量” 转向 “惜售挺价”,进一步助推价格上涨。
龙头动态:定价权强化市场预期
行业龙头企业的定价行为成为市场风向标。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等头部企业满负荷生产仍难以满足订单需求,厦门钨业股价 10 月以来持续回升,资金对钨板块关注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通过长单定价上调、签订 “保供协议” 锁定未来三年原料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市场看涨预期,中小企业跟涨意愿显著增强。
未来走势:短期强势延续 长期缺口难逆转
短期来看,“银十” 旺季尚未结束,装备制造业复苏与光伏装机高峰形成的需求合力仍在释放。第一批开采指标已消耗 74.1%,第二批指标落地仍需时间,库存低位运行格局短期难以改变,叠加成本端持续支撑,钨粉价格存在进一步上行空间。
中长期而言,全球钨年化供需缺口达 4679 吨,短缺格局将持续至 2027 年。随着 6G 通信、人工智能硬件、固态电池等新兴场景需求增长,2026 年全球钨需求将突破 12 万吨,供需缺口或扩大至 8000 吨。政策层面,《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纲要》将钨列为重点保供矿种,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定价权进一步增强,价格中枢上移成为大概率事件。
潜在风险:若后续第二批开采指标超预期释放,或光伏、AI 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可能引发阶段性回调。但整体而言,“供应刚性收缩 + 需求结构升级” 的核心逻辑未变,钨作为战略性金属的稀缺价值将持续凸显。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