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11·12宜宾动力电池大会:“新三样”奏响出口强音,共探动力电池行业未来新走向

11·12宜宾动力电池大会:“新三样”奏响出口强音,共探动力电池行业未来新走向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盛大开幕,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行业盛会,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动力电池产业当下的发展路径,也为未来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大会上,众多行业领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前沿观点,探讨发展趋势,一系列重要信息释放出行业未来走向的强烈信号。

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盛大开幕,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行业盛会,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动力电池产业当下的发展路径,也为未来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大会上,众多行业领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前沿观点,探讨发展趋势,一系列重要信息释放出行业未来走向的强烈信号。

政策领航,产业协同共进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为动力电池产业下一步发展锚定了方向。依据“十五五”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与任务,为产业前行提供精准指引。扩大应用场景,构建融合新生态,推动动力电池在多领域广泛应用,支持换电模式转型与车网互动试点,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基础设施协同发展,这将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挖掘新的增长点。健全治理体系,优化产业环境,完善综合利用办法,建立碳管理政策体系,规范竞争秩序,为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规则补贴标准协同,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

数据见证,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2025年10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用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展现了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达170.6GWh,环比增长12.9%,同比增长50.5%;1 - 10月累计产量1292.5GWh,累计同比增长51.3%。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国内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旺盛需求,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领航,创新驱动未来

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大会上成为焦点。董事长曾毓群的主题发言,彰显了企业的实力与担当。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成为中国出口新支柱,2025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额总计9097亿元,其中锂电池3971亿元,占比43.7%;锂电池出口量总计199GWh,宁德时代达116GWh,占比58.3%。宁德时代全球13大基地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宜宾基地未来员工将突破5万名;今年前三季度纳税245亿元,同比显著增长。10年来研发投入约8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150亿元,拥有/申请专利近5万项。这些数据背后,是宁德时代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

在固态电池这一市场热议领域,宁德时代同样走在前列。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在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度处于全球领先,其换电体系还能灵活兼容固态电池。回顾去年,他用1到9的数字生动描述了固态电池技术和制造的成熟度,当前行业最高水平为4,虽已做出器件样品并验证,但距离大规模生产仍有距离。不过,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希望与挑战。

技术突破,全固态电池曙光初现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指出,全固态电池以其本征安全与超高能量密度特征,成为全球布局焦点,目前正处于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和产业化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随着界面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无外部加压的全固态电池有望走向现实。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完成中试验证和小批量装车应用,这一预测为全固态电池的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也关注到固态电池市场热点。他提到,固液混合电池率先进入小规模整车配套,但要突破制造成本、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等技术瓶颈,推进产业化应用。全固态电池进入研发和中试阶段,需持续加强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化、产业化技术难题的研发攻关。这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醒行业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多元视角,共话行业未来

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强调关注用户真实需求,拓展出行场景。不同地区用户对动力形式有不同看法和需求,充电设施质量与效率制约用户体验。截至2025年10月,问界车型累计销售85万台,智能增程电动车型70%充电行驶,30%发电行驶。在充电设施尚未全面覆盖所有场景的当下,智能增程电动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安心的出行选择,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李小琳指出,动力电池产业进入“规模扩张”与“质量升级”并行的关键期。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和应用国,2024年装机量突破300GWh,支撑起全球60%以上的新能源车市场,但产业仍面临安全管控等难题。新型电力系统与动力电池产业形成互补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和机遇。

签约盛举,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大会签约仪式上,180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861.3亿元,涵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数字经济等绿色新能源关键领域。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6个,签约金额占签约项目总金额近50%。签约项目覆盖全产业链条,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突破900亿元,年税收贡献超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30000个。这不仅将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还将推动新能源产业人才加速向宜宾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综合大会释放的信息以及行业动态,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政策持续支持引导,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有望取得突破;企业竞争加剧,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等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产业协同发展,与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等产业深度融合;国际合作加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将在全球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后市,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动力电池产业前景广阔。但企业也需警惕技术瓶颈、安全管控等挑战,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要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的成功举办,为行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汇聚了智慧与力量。在政策、技术、企业、市场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动力电池产业正朝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未来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