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11月25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99.5%均价报919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99.2%均价报91000元/吨,均与上一交易日持平;而期货市场却上演强势反弹,碳酸锂主力合约收涨4.47%,报95400元/吨,一举扭转近期回调颓势。这种“现货稳、期货强”的走势背后,是现实需求支撑、权益市场联动与供给预期博弈的多重逻辑交织。
期货反弹核心驱动:需求托底+权益市场联动激活情绪
期货盘面的强势回升,首先源于需求端的实质性支撑尚未松动。尽管前期“强需求”逻辑动能有所减弱,但下游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的刚性需求仍在释放。据行业机构监测,11月下旬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排产率维持在85%以上,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为保障年底交付,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均满负荷运转,对电池级碳酸锂的周度采购量较上月同期增长6%。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为提升能量密度,逐步加大高纯度碳酸锂的使用比例,推动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成交保持韧性。
权益市场的反弹则成为期货行情的“催化剂”。11月25日A股新能源板块集体走强,锂电池指数上涨3.21%,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锂企股价涨幅均超5%。商品期货市场与权益市场的联动效应显著,部分资金借道碳酸锂期货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反弹机会,推动主力合约持仓量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2.3%,成交量放大35%,形成“量价齐升”的格局。此外,前期锂价大幅回调后,期货市场的估值吸引力显现,部分投机资金入场抄底,进一步助推盘面回升。
市场情绪的修复也为期货上涨提供了助力。此前因进口与复产预期引发的恐慌性抛售已逐渐消化,机构对碳酸锂短期供需平衡的判断出现边际调整。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较上月下降8.7%,去库速度超出市场预期,叠加部分贸易商因成本压力开始挺价,市场对锂价“过度回调”的担忧有所缓解,期货盘面率先反应这种情绪变化。
现货持平关键制约:供给预期压制+库存结构分化
与期货市场的火热形成对比,现货价格保持平稳,核心原因在于供给端的潜在压力尚未完全释放,市场对未来供应增加的预期仍在制约现货报价。国内复产方面,前期因事故停产的江西宜春钽铌矿已逐步复产,预计每月可新增锂云母供应约5000吨,对应碳酸锂产能释放约800吨;四川部分停产的锂辉石提锂企业也在推进复产工作,预计12月中下旬可恢复正常生产。龙头企业方面,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山短期内虽较难复产,但公司通过加大锂资源回收利用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现货采购的依赖,对现货市场的支撑力度有所减弱。
进口端的增量预期同样不容忽视。南美盐湖巨头智利SQM预计今年锂盐年度销量增长10%,下半年发运量同比增加逾1万吨。尽管前期因国内库存偏高导致智利锂盐进口量有所下降,但随着国内去库速度加快,贸易商已开始增加外采订单,预计12月智利锂盐到港量将环比增长15%以上。进口锂盐的成本优势明显,当前智利电池级碳酸锂到岸价约88000元/吨,较国内现货价格低3900元/吨,对国内现货价格形成明显压制。
库存结构的分化也使得现货市场难以形成上涨动力。当前国内碳酸锂库存主要集中在贸易商手中,下游电池企业为控制成本,普遍采取“以销定采”的策略,库存维持在低位水平。贸易商因前期高价备货面临一定亏损压力,虽有挺价意愿,但为规避风险不敢大幅提价;而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仅维持刚需采购,导致现货市场成交清淡,价格难以跟随期货上涨。
后市展望:期现能否共振?关键看这两大指标
短期来看,碳酸锂市场或维持“期货强、现货稳”的分化格局。期货市场受情绪面和资金面影响较大,若新能源权益市场持续反弹,叠加国内去库趋势延续,期货盘面仍有上行空间;但现货市场受供给增量预期制约,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基差有望逐步修复。
中长期来看,碳酸锂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供需两端的实际变化。需求端需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若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环比增长,将进一步验证需求韧性;供给端则需跟踪国内复产进度和进口到港情况,若实际供给增量不及预期,或推动现货价格企稳回升。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供给超预期释放引发的回调风险,建议重点关注江西、四川复产企业的实际产量数据以及智利锂盐到港动态。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