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2025年11月3日长江综合)
多晶硅报价区间:49000-50500元/吨,均价49750元/吨;多晶硅复投料报价区间:50500-55000 元/吨,均价52750元/吨;多晶硅菜花料报价区间:47000-49500元/吨,均价 48250元/吨;多晶硅致密料报价区间:49500-53000元/吨,均价 51250元/吨。
近期,国内多晶硅现货市场呈现窄幅震荡态势,不同品级产品报价区间收窄,主流成交价围绕行业成本线波动。这一价格走势折射出光伏产业链在四季度初期的深层矛盾——产能过剩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而政策端收储预期与终端需求疲软形成拉锯,行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窗口期。
供给端:产能释放与减产计划博弈
尽管西南地区部分企业计划进入枯水期检修,但新疆、内蒙古等地新增产能释放抵消了减产影响,10月国内多晶硅产量仍维持高位,库存单月新增显著。当前在产企业通过提升开工率摊薄成本,而中小厂商受制于电价上涨与原料品质波动,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颗粒硅技术渗透率逐步提升,其低能耗特性正在重塑成本曲线,但短期内对市场格局冲击有限。
需求端:装机预期分化与库存高企并存
光伏终端需求呈现“国内冷、海外稳”特征。国内前三季度光伏装机量增速放缓,分布式项目因电价补贴退坡延迟并网,而海外新兴市场组件进口量保持增长,但印度关税政策导致转口贸易量虚高。下游硅片企业库存仍处高位,采购多以“刚需补库”为主,N型硅料订单占比提升,但实际成交中仍存在议价空间。
市场博弈:期货套保与现货流动性僵持
多晶硅期货持仓量持续增加,产业套保盘占比提升,压制现货升水幅度。现货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高品质硅料需求韧性较强,但低品位产品成交价承压明显。交易所库存攀升,显示市场对价格分歧加剧,部分贸易商为回笼资金低价抛货。
政策端:收储预期与产能调控双线推进
工信部拟推动光伏产业链收储政策,计划通过国家储备库收购部分产能,若落地将短期提振市场信心。但政策细则尚未明确,企业对收储价格接受度存疑。与此同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过渡期细则公布,出口企业碳成本增加,而南美主要锂生产国拟对矿产品加征关税的预期升温,加剧市场波动。
宏观视角:技术迭代与金融属性增强
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速放缓,但技术迭代导致多晶硅单耗下降,单位需求同比减少。N型电池渗透率提升理论上支撑硅料需求,但实际采购中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对冲增量。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增强工业金属金融属性,投机资金持仓量激增加剧短期波动。
后市展望:政策落地与库存去化关键期
短期多晶硅价格或维持区间震荡,随着西南减产落地及收储政策明朗化,市场可能迎来方向性选择。中长期看,颗粒硅技术商业化将重构行业格局,具备工艺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抢占更高市场份额。建议关注硅料进口关税变动及固态电池技术对光伏产业的潜在冲击,警惕印度关税导致的转口贸易风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于公开披露,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