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11月24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99.5%均价报919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99.2%均价报91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均下跌1000元;期货市场更显疲态,碳酸锂主力合约震荡下行,最终收跌2.88%,报90480元/吨,创下近期新低。这场跌势背后,是供应端复产预期、需求端疲软担忧与市场资金撤离的多重利空共振,行业正迎来阶段性调整压力。
供应端:复产预期升温,库存去库遇阻
碳酸锂价格承压的核心逻辑之一,在于供应端潜在增量带来的市场预期转变。近期锂矿大厂复产动态频繁,尤其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旗下矿山的进展最受关注。据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公示信息,宁德时代旗下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的枧下窝锂矿,已完成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公示,这标志着该矿山在复产合规手续上取得关键突破。尽管混沌天成研究院指出,结合公示期与审批流程,该矿山复产时间预计不早于12月中下旬,但市场对供应增量的提前反应已十分明显。
这座被誉为全球最大单体锂云母矿之一的矿区,停产前月均碳酸锂产量可达7000-8000吨(LCE),约占国内需求的1/10,其复产预期直接改变了市场对供需格局的判断。与此同时,宜春当地另外七家涉锂矿山的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已全部提交,后续复产进程也在推进中,未来国内锂矿供应增量的确定性逐步增强。
库存数据的变化进一步印证了供应端的宽松信号。最新监测显示,碳酸锂周度社会库存去库节奏明显放缓,部分区域甚至出现小幅累库迹象。在前期需求旺季未能实现库存大幅去化的背景下,复产预期的升温直接加剧了市场对供需逆转的担忧,成为压制价格的重要因素。
需求端:旺季收尾遇冷,淡季预期压制
与供应端预期宽松形成对比的是,需求端的疲软表现更为直接。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虽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显放缓迹象,下游电池企业的补库周期逐步进入尾声。从行业惯例来看,年末至次年一季度是新能源产业链的传统淡季,市场普遍担忧终端需求会出现阶段性走弱。
电池企业的生产节奏已提前反映这一预期。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11月下旬国内部分中小电池企业开工率已出现5%-8%的环比下滑,头部企业虽维持高位开工,但对碳酸锂的采购节奏明显放缓,多以按需采购为主,主动补库意愿低迷。同时,磷酸铁锂电池对三元锂电池的替代效应仍在持续,进一步削弱了碳酸锂的刚性需求支撑,双重压力下需求端难以形成价格托底力量。
市场端:政策调控发力,资金加速撤离
期货市场的政策调控与资金撤离,成为此次碳酸锂价格加速下跌的“催化剂”。为抑制市场过度投机,近期交易所已上调碳酸锂期货手续费并收紧交易限额,这一政策直接打击了市场的投机情绪。数据显示,当日碳酸锂主力合约持仓量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2.3%,成交额萎缩近20%,大量短期投机资金选择撤离,导致期货价格快速下行。
期货市场的跌势进一步传导至现货市场,形成“期货领跌-现货跟跌”的负反馈循环。现货贸易商为促进成交不得不主动下调报价,而下游企业则借机观望压价,市场整体呈现“买涨不买跌”的谨慎心态,进一步放大了价格的调整幅度。
后市展望:短期承压震荡,中长期看供需再平衡
短期来看,碳酸锂价格仍将处于承压震荡区间。供应端,枧下窝等矿山的复产虽需时间,但预期已基本释放,后续实际投产进度将成为关键观察点;需求端,淡季效应逐步显现,需求疲软态势或持续至明年二季度。在此背景下,预计短期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可能下探9万元/吨关口,若该关口失守,或引发新一轮调整。
中长期来看,碳酸锂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供需结构的再平衡。供应端,国内矿山复产虽能带来增量,但全球锂资源开发周期较长,长期供应紧张的基本面并未完全改变;需求端,随着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三元锂电池的需求仍有增长空间,将带动碳酸锂需求逐步回升。机构预测,若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000万辆,碳酸锂需求有望同比增长15%以上,届时供需缺口或再度显现,推动价格回归上行通道。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