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长江现货1#镁当日均价报177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元。在近期镁合金替代概念持续发酵的背景下,镁价格回调引发市场对行业供需格局的关注。
供应端产能释放预期升温成为压制价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从行业龙头企业动态来看,镁合金领域核心企业星源卓镁近期产能扩张动作频繁,公司不仅在10月获得证监会同意可转债申请,拟募集4.5亿元投入年产300万套汽车用高强度大型镁合金精密成型件项目,且7月已接收伊之密交付的先进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该设备将大型件供料能力提升至38公斤,突破了传统产能瓶颈。与此同时,另一龙头企业华阳集团也在惠州、江苏、浙江等地同步扩充精密压铸产能,其镁合金产品线已实现与国际知名汽车一级供应商的稳定合作。头部企业的集中扩产使得市场对未来供应增量形成预期,部分贸易商为规避库存风险提前小幅让利出货,对短期价格形成压力。
外需疲软的宏观背景进一步加剧了价格调整压力。标普全球11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制造业PMI初值降至51.9,创4个月以来新低,其中新订单指数从54.0大幅下滑至51.3,反映出终端需求明显降温,且美国制造业库存指数升至历史高位,企业减产压力显现。作为国内镁产品重要出口目的地,美国制造业的扩张动能减弱直接影响镁合金出口订单表现,据行业内贸易商反馈,11月下旬以来,汽车用镁合金压铸件出口询价量环比下降约12%,需求端的短期收缩与供应端扩张形成矛盾,成为价格下跌的重要推手。
尽管短期价格回调,但镁合金的长期替代逻辑并未改变,这也为价格提供了一定支撑,使得跌幅相对有限。行业数据显示,10月国内铝(A00)均价21048元/吨,镁锭(1#)均价17932元/吨,镁/铝价格比达到0.85,镁合金替代铝合金的性价比优势显著。从下游需求结构来看,星源卓镁近期已连续斩获三大新能源汽车镁合金动力总成壳体零部件定点订单,总金额达33.84亿元,且均将于2026年起逐步量产,这标志着汽车行业对镁合金的应用认可程度持续提升。这种长期需求增长潜力与短期供需错配的博弈,使得当前镁价呈现“弱现实、强预期”的特征。
综合来看,11月27日镁价的小幅下跌是短期产能扩张预期与外需疲软共振的结果,而非长期趋势的逆转。短期而言,需重点关注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及美国制造业PMI终值,这两大指标将直接影响镁价走势;长期来看,随着镁合金半固态工艺优化及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叠加镁/铝性价比优势的持续存在,行业需求增长确定性较强,当前价格调整或为长期布局提供窗口期。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