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402000元/吨,这已是该价格连续第四个交易日维持稳定。在经历11月上旬的震荡上行后,钴价终于在40万元关口企稳,这一平稳态势背后,是供应端刚性收缩与需求端稳步释放的精准博弈,而多重行业信号已为后续走势埋下伏笔。
持平表象下的核心逻辑:供需两端短期制衡
钴价在前期连番上涨后陷入停滞,并非行情降温的信号,而是供需双方短期力量达到平衡的结果。从供应端来看,刚性收缩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全球钴市"货源紧张"的底色依旧鲜明。作为全球76%钴产量的来源地,刚果(金)的出口配额管控持续发挥效力,2025年剩余可流通配额已不足1.5万吨,叠加当地矿山安全检查升级导致部分中小矿山停产,实际货源投放量持续缩减。
国内市场的库存压力同样凸显,当前电解钴社会库存不足2500吨,仅能满足8-10天的下游刚需,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冶炼端也面临原料短缺困境,受原料成本上涨及缺料影响,国内多家冶炼厂减停产,开工率始终维持低位,进一步限制了市场供给增量。
需求端的稳步释放则为价格提供了坚实支撑,形成与供应收缩的制衡态势。行业调研数据显示,11月国内动力+储能+消费类电池排产量达209GWh,环比增长12.4%,其中三元电芯排产占比16.7%,头部电池企业开工率持续高位运行。高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高增,使得三元锂电池对钴的刚性需求不断释放,单车钴用量维持在5-8公斤。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单台设备钴用量高达10-12公斤,叠加半固态电池量产带来的新增需求,共同构成了需求端的多元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再生钴供应的阶段性增量成为平衡供需的重要变量。11月1日《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正式实施后,"一池一码"追溯体系打通电池回收全链条,合规回收渠道的退役动力电池供应量显著增加,2025年再生钴产量预计可达1.8万吨,占总供应量比重提升至15%,短期缓解了原生钴的需求压力。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在前期价格快速上涨后阶段性放缓采购节奏,仅头部企业为保障生产积极补库,形成"刚需支撑+弹性观望"的市场格局,进一步巩固了价格平稳态势。
走势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长期上行可期
从短期走势来看,钴价大概率将在40万元关口附近维持高位震荡。四季度是新能源汽车传统产销旺季,叠加年末下游电池厂、材料企业的集中补库周期,刚需采购将持续支撑价格底线。而供应端的缺口短期内难以缓解,刚果(金)剩余配额有限,印尼、澳大利亚等新兴产区的扩产项目受设备调试、环保审批等因素影响,投产进度滞后于预期,无法及时弥补供应缺口。库存低位运行的现状,更将进一步限制价格回调空间,预计短期钴价波动区间将维持在40万-41万元/吨。
中长期来看,钴价的上行趋势已基本确立,40万元或只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供应端的刚性约束将持续发挥作用,刚果(金)出口配额政策已明确执行至2027年,每年9.66万吨的配额量较2024年实际出口量锐减56%,供给收缩的趋势难以逆转。即便洛阳钼业等龙头企业手握35.9%的配额优势,且KFM铜钴矿二期扩建工程即将收尾,但新增产能释放速度仍难以匹配全球需求增长。
需求端的增长逻辑则更为扎实。随着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储能行业规模化、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等趋势加速演进,全球钴需求有望在2026年突破35万吨。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六部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落地,既保障了钴矿生产的能源供应,又通过算力中心、新能源储能等场景拓展了钴的需求空间。机构预测,随着供需缺口持续扩大,2026年钴价中枢有望突破45万元/吨,刷新阶段性高点。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