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库存高企+进口窗口关闭!10月精炼铜进口同比降16.32%,后市关注三大变量

库存高企+进口窗口关闭!10月精炼铜进口同比降16.32%,后市关注三大变量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中国精炼铜进口量出现阶段性显著回落,环比减少13.62%,同比降幅达16.32%。业内分析指出,此次进口量下滑是汇率波动、库存高企及国内供应充足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后续市场走势将聚焦进口盈亏修复与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中国精炼进口量出现阶段性显著回落,环比减少13.62%,同比降幅达16.32%。业内分析指出,此次进口量下滑是汇率波动、库存高企及国内供应充足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后续市场走势将聚焦进口盈亏修复与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进口窗口持续关闭成为抑制进口需求的核心因素。10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呈现阶段性波动,叠加国内现货升水下行,沪伦比值持续处于偏低水平,直接导致精炼铜进口窗口基本关闭。对于贸易商而言,进口成本显著增加,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采购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市场进口订单量较9月锐减。从历史数据来看,沪伦比值处于低位时,精炼铜进口量往往会出现同步调整,此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市场规律。

国内库存累库与消费回暖乏力进一步降低了进口依赖。行业数据显示,国内精炼铜社会库存自9月下旬起便进入持续累库通道,截至10月底库存规模已攀升至17.55万吨。终端消费端未见明显回暖迹象,下游加工企业受行业季节性及需求疲软影响,采购策略以刚需补库为主,并未出现大规模囤货现象,对进口精炼铜的需求自然随之下降。某下游铜加工企业采购负责人表示,当前库存能满足近一个月生产需求,短期内暂无进口计划。

国内产量的稳步增长则有效弥补了进口减少带来的供应缺口,进一步弱化了进口必要性。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精炼铜产量达736.3万吨,同比增长9.5%,作为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中增长的核心动力,其产能释放节奏保持稳定。进入三季度后,国内主要精炼铜生产企业均维持满负荷生产状态,10月产量延续增长态势,使得国内市场整体供应相对充裕,无需依赖进口补充库存。

展望后市,行业机构普遍认为需重点关注三大核心变量。其一为进口盈亏修复情况,若后续沪伦比值回升带动进口窗口重启,贸易商采购积极性有望回暖,进口量或出现阶段性反弹;其二是下游需求复苏进度,随着传统消费旺季临近,家电、电力电缆等核心消费领域需求能否放量,将直接影响精炼铜整体需求格局;其三为全球铜矿供应扰动,海外主要铜矿产区的生产及运输情况变化,可能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国内精炼铜市场供需平衡。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