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金属铬,正以“隐形冠军”的姿态深度嵌入现代制造业的各个核心环节。从不锈钢的“耐蚀脊梁”到航空发动机的“高温铠甲”,从半导体光刻的“精密模具”到新能源革命的“催化引擎”,铬已成为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价格持续上涨
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2025年11月上中旬,长江综合市场金属铬价格呈现显著上涨趋势,均价从11月3日的77,900元/吨震荡上行至11月20日的82,700元/吨,累计涨幅达6.16%,期间多次出现单日大幅上涨(如11月11日单日暴涨1,950元),显示市场动能强劲。本轮价格上涨主要受多重因素推动:供应端受铬矿成本上升、环保政策限制开工率等影响承压,需求端则不锈铜行业回暖和特种合金、电镀等领域需求增长形成支撑,叠加能源及运输成本持续走高强化成本驱动。此外,宏观政策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以及市场对供应偏紧的预期进一步助推看涨情绪。当前价格已于82,700元/吨附近高位企稳,反映市场短期达成供需平衡,后续走势预计高位震荡,中长期仍有望在基本面支撑下保持偏强运行,但需关注需求持续性、政策变动及技术性回调风险。
供应端约束持续
全球范围内具备规模化、高品质冶金级氧化铬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有限,行业集中度较高。在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重铬酸钠等关键中间产品的新增产能审批严格,供应弹性不足,对金属铬的原料供应形成一定制约。
需求端支撑显著
AI算力基础设施、商用航空、国防工业等领域对高温合金的用量稳步增长,推动金属铬消费规模扩大。同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速,进一步拉动了铬作为关键原材料的消费需求。金属铬在高端装备制造中的不可替代性,为其需求提供了持续支撑。
产业链价格传导顺畅
自10月以来,金属铬价格持续走强,上涨趋势逐步延伸至氧化铬绿、重铬酸钠等中下游产品,表明铬系产品整体价格体系正在上移,反映出产业链整体景气度持续走强。当前铬盐产业链整体呈现价格普涨、景气度持续走强的运行特征。产业链各环节价格联动效应显著,从上游金属铬到中游氧化铬绿、重铼酸钠等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扬,反映出产业链整体供需结构偏紧。
铬盐产业链呈现龙头引领与新兴驱动双轮发力格局。一方面,核心企业通过提价有效传导成本压力,改善盈利水平,市场对产业链价值重估预期持续强化;另一方面,SOFC等新技术加速产业化,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相关关键材料供应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后市展望
金属铬市场呈现“强基本面支撑与短期波动并存”的格局。高端制造领域需求持续扩张,特别是海外相关产业增长为产业链注入重估预期;供应端受资源地产能瓶颈制约,原料趋紧态势延续。虽然年末传统淡季或暂时抑制采购节奏,且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铬市整体供需紧平衡状态未变。短期价格预计震荡偏强,后续走势取决于需求韧性、供应链恢复情况及全球政策动向。建议市场参与方把握节奏,防范波动风险。
(注:本文内容由笔者基于公开信息与市场数据原创完成,旨在进行行业分析与研究交流。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交易决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