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 月 12 日,中美在斯德哥尔摩达成经贸会谈共识并发布联合声明——中美经贸会谈宣布即日起暂停24%关税,为期90天。当日A股半导体板块应声爆发:芯原股份涨超8%,板块领涨带动沪指续创新高。这场由关税缓和触发的资本热潮,不仅是短期情绪的释放,更折射出半导体产业在压力下的韧性突围,以及隐藏于芯片背后的“金属力量”。
90天缓冲期:行业压力的阶段性松绑
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如悬顶之剑,半导体企业首当其冲。以进口关键设备或原材料的中国企业为例,24%的关税直接推高采购成本,而终端产品因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难以转嫁成本,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此次关税暂缓,相当于为行业按下“减压阀”——机构测算,部分企业利润率或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提升5%-10%,成本端改善直接增厚盈利预期,成为股价反弹的核心支撑。
供应链修复:全球分工的喘息之机
半导体是全球分工最精密的产业之一,从硅片制造到芯片封装,任何环节扰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此前关税波动下,美国对中国半导体材料、设备的出口管制曾导致部分企业原材料断供、交货周期拉长,生产效率下降。如今关税缓和,企业得以松口气:原材料采购周期回归稳定,生产排期不再因关税不确定性频繁调整,库存周转效率显著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增强。
政策与情绪共振:长期价值的重估契机
中美经贸关系缓和,市场对半导体领域政策协同的期待升温。一方面,双方在量子计算芯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前沿技术的合作或破冰,技术资源共享有望加速研发进程;另一方面,市场准入放宽可能打开新空间,企业海外扩张阻力减小。叠加中国大基金注资、税收优惠等本土政策扶持,投资者对行业长期增长的信心被进一步强化。值得关注的是,贸易摩擦期间被压制的情绪,正随关税暂缓迎来修复。半导体作为5G、AI、物联网的底层支撑,其战略地位未变,长期需求确定性高。8月12日板块资金净流入环比激增数倍,资金回流推动估值快速修复,成为股价反弹的直接催化剂。
幕后英雄:金属材料的产业支撑力
半导体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一类“幕后玩家”——关键金属材料。铜凭借低电阻特性,是芯片互连布线的核心材料,随着芯片集成度提升,超细铜导线的需求愈发迫切;金因化学稳定性优异,广泛用于芯片键合工艺,保障高端芯片可靠性;铝、钨则在电极制造、刻蚀设备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钽(Ta)或其氮化物(TaN)则作为“屏障层”,在铜沉积前覆盖绝缘层表面,防止铜原子扩散破坏器件结构,是铜互连技术不可或缺的“防护盾”。这些金属的性能直接影响芯片质量,随着半导体技术迭代,其升级需求将持续释放,相关企业或迎新增长机遇。
未来展望:短期窗口与长期突围
短期看,90天关税缓冲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调整窗口;长期看,5G基建、AI算力、物联网设备普及带来的需求爆发,叠加政策扶持,行业增长空间明确。但挑战同样存在:技术迭代加速要求企业持续高研发投入,全球市场竞争考验核心竞争力。
此次半导体股反弹,既是市场对短期利好的反馈,更是对行业长期价值的重估。而隐藏在芯片背后的金属材料企业,或随产业链景气度提升迎来“戴维斯双击”。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半导体产业的故事,才刚刚翻到新的一页。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