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固态电池被视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8月28日,鹏辉能源以一场技术发布会,用20Ah固态电池实物亮相,为这一领域注入新动能,也让行业对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有了更清晰的期待。
固态电池:重构能源存储的“三极密码”
固态电池的核心架构与传统锂电池相似,却因“固态电解质”的替换实现了本质升级。其三大核心组件各有突破:
•正极:延续高镍三元(NCM/NCA)、钴酸锂(LiCoO₂)等经典材料,负责锂离子的“收放”循环;
•负极:锂金属因理论比容量(3860mAh/g)远超石墨,被视为终极选择,但需攻克锂枝晶生长难题;
•固态电解质:堪称电池“心脏”,分氧化物(如LLZO,高稳定性)、硫化物(如Li₇P₃S₁₁,高离子电导率)、聚合物(柔韧性好)及卤化物四大类,彻底规避液态电解液的漏液、易燃风险。
鹏辉能源:用“湿法涂布”叩开量产之门
鹏辉能源此次发布的第一代固态电池,以氧化物路线为核心,却在工艺上实现关键突破——传统氧化物电解质需高温烧结(能耗高、脆性大),而其创新的“湿法涂布工艺”直接绕过这一步,既降低成本,又解决了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
从性能看,该电池能量密度已达280Wh/kg,2025年通过硅基负极优化将突破300Wh/kg;安全层面,无机固态电解质+新型粘结剂的组合,大幅降低内短路风险;成本端,当前工艺仅比常规锂电池高15%,未来有望持平。更关键的是量产节奏:2025年中试小批量生产,2026年正式建线,比行业预期提前至少1-2年。
应用场景爆发:从汽车到3C的全能选手,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潜力,已在多领域显现:
•新能源汽车:高能量密度(解决续航焦虑)+高安全性(杜绝热失控),是车企“必争之地”;
•储能领域:长循环寿命(超5000次)适配电网调峰、家庭储能需求;
•3C与无人机:轻薄化(无液态电解液)+高安全,契合手机、笔记本及无人机对“长续航及抗摔”的严苛要求。
金属材料:受益产业链的“隐形赢家”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浪潮,将拉动多种金属材料需求:
•锂:作为核心活性物质(正极、负极),用量随电池产能扩张持续增长;
•镍:硫化物固态电池易腐蚀铜集流体,镍基集流体(耐硫腐蚀、机械强度高)或成主流替代;
•锆:氧化物、卤化物电解质的关键添加材料,当前需求占比低但增长空间大;
•镧:稀土元素,是LLZO、LLTO电解质的原料,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全球产量占比70%将转化为供应链红利;
•钴、锰:高镍三元正极的核心辅助材料,需求随高镍化趋势稳中有升。
结语:固态电池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鹏辉能源的技术突破,不仅验证了固态电池的量产可行性,更折射出整个产业链的成熟速度。从材料创新到工艺革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固态电池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对于投资者与行业参与者而言,抓住金属材料与核心技术的机遇,或许就是抓住下一轮能源革命的入场券。当2026年鹏辉能源的产线转动,当固态电池装入电动车、手机与储能设备,我们或将真正见证一个“无焦虑、更安全”的能源新时代。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