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货市场:锡价飙涨1.5%,镍价下跌0.66%
锡价“断层式领涨”
长江现货1#锡价五连涨,今日报292,500元/吨,单日暴涨4,250元,涨幅1.47%,突破30万元关口仅一步之遥;
LME锡库存较10月31日累积上涨4.87%至3,015吨,沪锡主力2512合约持仓量激增3,836手,资金抢筹明显。
镍价“弱势下行”
长江现货1#镍价跌至120,850元/吨,下跌800元,跌幅0.66%;
LME镍库存较10月31日累积上涨0.48%至25.33万吨,不锈钢需求疲软压制反弹空间。
其他金属表现
铜:长江现货1#铜涨60元至87,010元/吨,矿端扰动支撑但现货消费疲软,成交反馈不佳压制铜价上行空间;
铝:长江A00铝涨50元至21,670元/吨,新能源汽车、光伏及人工智能和算力告诉增长提供需求托底,但传统领域消费疲软和现货成交乏力构成拖累;
锌:长江0#锌跌40元至22,630元/吨,沪锌社库三连降反映终端需求有所修复,但现货实际交投仍弱不佳,现货仍维持贴水格局压制反弹动能。
二、深度解盘:分化背后的“三重逻辑”
锡:供给危机+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
供应端:缅甸佤邦复产进度滞后(原计划10月复产延迟至明年Q1),印尼出口配额审批冻结,全球锡矿品位降至1.2%(2010年为5.8%);
需求端:AI服务器芯片用锡量激增(单颗GPU耗锡量较传统芯片+30%),先进封装技术推动锡基焊料需求;
技术面:沪锡突破29万元关口后触发程序化买盘,持仓量创历史新高,短期或冲击30万元。
镍:过剩周期下的“戴维斯双杀”
供应过剩:印尼湿法冶炼项目产能释放(华友、力勤HPAL项目年增15万吨),硫酸镍价格跌至28,700元/吨(较年初-22%);
需求疲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速放缓(10月环比+1.2% vs 年初+15%),不锈钢厂减产(304冷轧利润倒挂);
资金博弈:LME镍空头持仓占比达38%,库存去化周期或长达2年。
铜铝:宏观预期与产业现实的拉锯
铜:Codelco减产7%+智利铜矿品位下滑,但国内精废价差扩大至2,500元/吨(抑制精铜消费);
铝:云南水电铝成本较煤电低1,200元/吨,但建筑用铝需求同比-15%(竣工面积下滑拖累)。
三、后市推演:三大变量决定金属定价权
政策变量:美联储降息与国内稳增长
美国CPI数据:11月13日公布,若通胀低于3.5%将强化降息预期(当前CME FedWatch显示12月降息概率67%);
国内政策:万亿级“新基建”专项债或于Q4落地,重点投向电网改造(特高压用铜量+15%)和新能源车充电桩。
产业变量:库存周期与技术突破
锡:若LME锡库存跌破2,800吨,可能触发逼空行情(2022年3月逼空涨幅达40%);
镍:高冰镍转产纯镍成本线12.5万元/吨,若镍价跌破此位将引发大规模减产。
资金变量:持仓结构与市场情绪
锡:沪锡净多头持仓占比升至42%,接近历史极值(警惕多头踩踏);
铝:沪铝持仓量达41.39万手,多空分歧加剧。
四、投资策略:结构性行情下的攻守之道
进攻型配置:锡、铜
锡:28万元以下分批建仓,止损27.5万元,目标30万元(对应库存去化至1.5万吨);
铜:86,000元以下逢低介入,关注印尼、智利等铜矿扰动事件催化。
防御型配置:铝、镍
铝:21,500元以下逢低布局,对冲美联储降息预期;
镍:跌破118200元/吨后逢低买多,政府关门风险+供应过剩双重压制。
规避品种:铅、锌
铅:1.8万元上方空单持有,目标1.9万元;
锌:22,800元以上逢高做空,关注镀锌板库存去化情况。
五、风险预警
上行风险:缅甸佤邦爆发抗议导致锡矿停产、印尼镍矿出口禁令升级;
下行风险:美国CPI超预期反弹、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跌破50%。
结语:金属市场进入“分化纪元”,精细化操作成关键
当锡价冲破30万元关口与镍价跌破11.8万元形成鲜明对比,金属市场已进入“宏观定方向、产业决生死”的新阶段。投资者需摒弃“齐涨共跌”的惯性思维,转而聚焦供给刚性品种(锡、铜)与政策对冲品种(铝、镍),在结构性行情中捕捉超额收益。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