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长江现货1#镁均价报186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00元/吨。从环保督查到新能源革命,从产能收缩到技术升级,多重因素正推动镁这一"21世纪绿色金属"迈向千亿级市场。
政策收紧:环保督查与产能调控双管齐下
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要求,严格限制镁行业新增产能,推广竖式还原炼镁等先进技术,并合理控制兰炭产业规模。这一政策直接导致陕西、山西等主产区关停高能耗产线12条,2025年上半年中国原镁产量同比下降2.19%。
与此同时,环保督查力度空前。辽宁营口等地通过在线监测、工况法传感器等手段,对镁制品企业实施24小时可视化监控,关停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组合拳下,市场现货库存创年内新低,陕西地区镁锭库存较6月底下降15%,供应端收紧成为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
需求爆发:新能源革命催生镁材新应用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2025年全球单车镁用量跃升至8.2kg,比亚迪海豹、特斯拉Model Q等热销车型已大规模采用镁合金电池包壳体、电机支架。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汽车领域镁需求将达38.5万吨,同比增长28.1%。
低空经济崛起: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单架需镁合金约200kg,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突破34万吨,市场规模达720亿元。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企业订单激增,直接拉动高端镁材需求。
消费电子升级:华为Mate X6、三星Galaxy Z Fold7等旗舰机型铰链采用0.3mm超薄镁合金部件,强度较铝合金提升40%。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必选Walker X髋部传动系统使用ZM5镁合金齿轮箱,单台用量8-12kg。
成本压力:原料上涨与碳关税叠加
原料成本攀升:2025年Q1国内动力煤价格同比上涨12%,叠加稀土合金化元素(钇、镝)价格攀升,推动镁合金生产成本增加。陕西地区镁企综合成本已突破16000元/吨。
碳关税影响显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实施,镁合金出口成本预计增加12%-18%。宝武镁业等龙头企业已提前布局绿电采购与碳足迹认证,宁夏惠冶等企业通过"兰炭-镁"模式将碳排放强度降低46.7%。
企业应对:扩产技改与绿色转型并行
云海金属:斥资17.39亿元与腾达西铁合作新建年产30万吨硅铁合金项目,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预计年收入达20.99亿元。
行业技术突破: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发的镁-稀土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将耐腐蚀性能提升至5000小时盐雾试验无失效,有望打破国际垄断。
回收体系构建:顺博合金等企业布局化学法、熔融法回收产线,预计2025年回收镁产量突破5万吨,成本下降35%。
未来展望:短期震荡与中长期千亿机遇
分析师指出,2025年镁价波动区间或扩大至17500-19500元/吨,但中长期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技术升级:智能化产线替代传统工艺,陕西、山西新增25条智能化产线,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能耗。
地缘博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若扩大出口,可能短期压制涨幅,但中国"资源+技术+市场"优势仍主导全球格局。
政策红利:国家"以旧换新"政策覆盖3C产品,叠加"双碳"目标推动,预计2030年镁合金在汽车领域渗透率将超35%。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