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39.65万元/吨,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5000元/吨。这一价格异动背后,是军工订单爆发、环保政策收紧与新能源需求共振的“三重奏”,更折射出全球战略资源争夺的激烈态势。
一、军工订单激增:硬质合金与穿甲弹需求“井喷”
国防科工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军工材料采购计划中,硬质合金刀具、穿甲弹芯等钨制品订单同比增长42%。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等头部企业已满负荷生产,部分订单排期至2026年。
核心驱动:
▶地缘冲突升级:俄乌战场消耗大量钨合金穿甲弹,全球军工产业链对钨的采购量从2024年的2200吨增至2025年的3000吨。
▶美国“黄金穹顶”计划:拟部署300套以上拦截系统,每套需钨合金30吨,仅此一项将消耗9000吨钨,远超全球年产量。
▶国内国防预算增长: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7.2%,导弹、穿甲弹等武器系统对钨基合金的需求量激增。
行业影响:军工订单的爆发式增长直接推高钨粉价格。以中钨高新为例,其数控刀片市占率达18%,高端产品占比超40%,军工订单占比提升至25%,成为价格坚挺的核心支撑。
二、环保政策收紧:主产区限产“断货”危机
江西、湖南作为我国钨矿主产区,自2025年6月起启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多家企业因废水排放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整改。据不完全统计,7月初国内钨精矿开工率降至35%,周产量减少约200吨,市场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内,部分厂商甚至出现“断货”现象。
资源稀缺性加剧:
▶全球储量集中在中国:钨作为战略金属,全球储量65%集中在中国,2025年国内钨精矿产量预计同比下降8%。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钨列为“极度重要”战略资源,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紧张。伦敦期钨库存仅1500吨,创近三年新低。
▶进口受限:缅甸、越南等传统进口国因政策调整,2025年1-6月钨精矿进口量同比下降20%,进一步挤压国内供应。
成本端压力:
钨精矿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持续上涨,APT(仲钨酸铵)价格升至18.2万元/吨,较6月初上涨12%。湖南地区钨粉生产成本已达36万元/吨,倒逼企业提价。
三、新能源需求爆发:光伏钨丝与锂电池“双轮驱动”
新能源领域成为钨粉需求的新增长极。2025年,钨酸锂作为新型正极材料,需求量预计达1.2万吨,同比增长300%;钨丝金刚线在硅片切割中的应用扩大,2025年渗透率突破60%。
光伏钨丝替代效应:
▶厦门钨业:全球首家量产0.015mm超细光伏钨丝,良品率超90%,适配210mm大硅片需求。2025年产能达300亿米,预计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深度绑定隆基、晶科等头部客户。
▶翔鹭钨业:全球第二大钨生产商,2025年钨资源业务收入同比增60.18%,技术壁垒显著。
锂电池需求激增:
钨酸锂作为新型正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启动钨酸锂材料研发,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实现小批量供货。
四、未来展望:短期高位震荡,长期中枢上移
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内钨粉价格受军工订单爆发与环保限产支撑,或挑战40万元/吨关口。但需警惕消费电子需求季节性回落风险——三季度为传统淡季,若苹果、三星等品牌备货不及预期,可能抑制价格上涨。
中长期来看,硬质合金需求持续增长叠加军工订单放量,价格中枢或上移至42-45万元/吨。但需关注合成钨技术进展,若2026年纳米钨粉实现规模化生产,可能冲击传统钨粉市场。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