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8月,白云鄂博矿区延续强劲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1%,增速稳居包头市首位,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1.7个百分点,展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作为全国重要的稀土、萤石等战略资源基地,该区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正加速构建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多点突破态势:清洁能源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3.6%,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扩容;萤石精矿产量同比激增48.4%,得益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发的"铁—萤石—稀土预富集"技术突破,低品位萤石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稀土精矿产量保持5.6%的稳健增长,与中科电驱、包头欢宇等企业合作的稀土永磁材料、电子元器件项目加速产业化,推动稀土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9%,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幅高达277.8%,凸显产业转型力度。民间资本表现活跃,投资额同比增长49%,在稀土新材料产业园、氟材料基地等重大项目中占比超六成。当前,宁波可可6000吨钕铁硼毛坯、苏州星波动力10万吨钪铝合金等项目已实现产值5.5亿元,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亿元,为全年"双百亿"目标奠定基础。
在白云鄂博产业园,全球首个"选化一体"氟化工基地日均处理萤石精矿3000吨,生产的氟化盐产品应用于航天器耐高温涂层、半导体蚀刻等尖端领域,产品附加值较原矿提升30倍。与此同时,"稀土+储能"创新模式取得突破,中科云氟研发的耐高温氟材料成功配套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项目,预计年底形成万吨级产能。
依托"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机遇,矿区创新实施"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将排土场改造为光伏发电场,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通过"三在两找"政务服务机制,新落地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助力永磁电机、含氟废水资源化等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当前,全区正围绕稀土、氟材料、储能氢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推进26个重大项目,年内计划完成投资90.6亿元。
随着包银高铁开通在即,白云鄂博"稀土+清洁能源"双轮驱动效应将进一步释放。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1%的成绩单,印证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路径的科学性,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草原新矿区注入强劲动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