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北京氢能基建加速:化工、钢铁、燃料电池等工业品种迎来新机遇

北京氢能基建加速:化工、钢铁、燃料电池等工业品种迎来新机遇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随着《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北京氢能产业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根据规划,北京将构建覆盖全市、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涵盖制氢、储运、加氢及多场景应用。这一战略布局将直接拉动多个工业品种的需求,形成从原料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共振。那么氢能基建扩容,哪些工业品种将受益?

随着《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北京氢能产业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根据规划,北京将构建覆盖全市、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涵盖制氢、储运、加氢及多场景应用。这一战略布局将直接拉动多个工业品种的需求,形成从原料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共振。那么氢能基建扩容,哪些工业品种将受益?

一、化工原料与设备:工业副产氢提纯与绿电制氢双轮驱动

工业副产氢提纯:燕山石化等本地企业的工业副产氢提纯项目,将推动化工原料(如甲烷、水)的需求,同时带动提纯设备(分离膜、吸附剂)的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

绿电制氢设备:内蒙古乌兰察布绿电制氢项目及京津冀输氢管道建设,将加速电解槽(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压缩机等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尤其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所需的全氟磺酸膜等关键材料,有望突破海外垄断。

二、钢铁与管道材料:输氢网络建设拉动特种材料需求

输氢管道:京津冀域内输氢管道及跨区域氢能运输廊道(如京津、京唐、京保石)的建设,将直接拉动高碳量钢管、特种合金管道的需求。此类材料需具备抗氢脆性能,技术门槛较高,国内钢企有望通过技术攻关实现进口替代。

储运容器:高压储氢瓶(车用气瓶)、液氢储罐等设备的需求增长,将推动碳纤维、高强度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同时带动焊接、密封等工艺的升级。

三、燃料电池与汽车零部件:终端应用场景扩容

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汽车、自行车、无人机及航空领域的应用,将拉动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催化剂等核心部件的需求。北京已具备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自主化能力,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质子交换膜、炭纸等领域的进口替代。

车辆制造: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本地车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扩产,将带动电机、电控系统、车载储氢瓶等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

四、航空材料与装备:氢能航空技术突破带来高端制造机遇

航空领域应用:氢燃料飞机、氢电池飞机的研发,将推动轻量化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特种涂料等的需求。例如,氢储存箱的隔热、强度要求极高,相关材料企业将迎来技术验证与量产机会。

测试与认证服务:氢能航空装备的研发需要模拟测试设备、认证服务,第三方检测机构及科研院所的参与度将提升,形成新的服务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加氢站与智能电网设备需求激增

加氢站设备:压缩机、储氢罐、加氢机等设备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国产隔膜压缩机的替代空间广阔(当前海外品牌占全球70%以上份额)。

智能电网与储能:氢能热电联供系统、零碳供热示范项目将推动智能电网设备(逆变器、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需求,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结语:产业链协同,北京氢能生态成型

北京氢能基建的加速,不仅将直接利好化工、钢铁、燃料电池等工业品种,更将通过“制-储-运-用”全链条的协同,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随着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市场需求的共振,相关工业品种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氢能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