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黄金市场上演“冰火两重天”:伦敦金微涨0.31%至3345.64美元/盎司,国内黄金期货主力合约同步飘红0.32%至777.66元/千克,国内 Au9999 价格为 774.42 元 / 克,较之前上涨了 0.87 元,涨幅达 0.11%。但实物品牌却分化明显,市场像极了一场未分胜负的拔河赛,多空力量在宏观政策、供需矛盾与地缘不确定性中反复拉扯。
第一重暗战:PPI超预期VS美联储政策“变脸”
黄金的短期命运,被美国7月PPI数据“攥住了咽喉”。7月PPI同比3.3%(创三年新高)、环比0.9%的“暴击式”增长,彻底打乱了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押注——原本期待的“宽松东风”戛然而止,美元因避险需求飙升,以美元计价的黄金被迫承压。
更关键的是,这场“数据风暴”直接把焦点推向了8月21-23日的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作为全球央行的“政策风向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每一次发言都可能掀起市场巨浪:若释放“鹰派”信号(强调通胀顽固、推迟降息),美元或进一步走强,黄金将面临下行压力;若转向“鸽派”(软化通胀立场、暗示降息),黄金则可能借势反弹。
第二重暗战:供应稳中有升VS需求“冰火分化”,从供需基本面看,黄金正经历“上下撕裂”的考验。
供应端,全球黄金产量稳中有升,二季度总供应量同比增长3%,金矿产量创二季度历史新高;回收金虽增4%,但在高金价下仍显低迷。整体看,供应端并未出现“断供”风险,甚至能为市场提供基础支撑。
需求端却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投资需求堪称“疯狂”——黄金ETF二季度净流入170吨,上半年总需求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中国投资者更激进,金条金币需求同比激增约45%。全球央行也在“疯狂扫货”:二季度增储166吨,95%的受访央行计划未来一年继续增持。但消费端却“冷得刺骨”,二季度全球金饰需求同比下降14%;中国市场更惨,二季度金饰需求仅69吨,环比骤降45%、同比下滑20%,创2007年以来最弱二季度。高金价下,消费者转向轻克重产品,传统金饰消费被“腰斩”。
第三重暗战:关税不确定性VS避险情绪“拉锯”
全球贸易政策的“摇摆不定”,让黄金的避险属性陷入“理论利好、现实受限”的尴尬。一方面,关税壁垒的潜在升级加剧了企业供应链焦虑,理论上应推升避险需求;但另一方面,贸易摩擦抑制了长期投资与生产扩张,经济活跃度下降反而削弱了黄金的“抗衰退”需求。这种矛盾让黄金的避险买盘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
此外,国际金价走势常受地缘局势显著影响。近期特朗普与普京阿拉斯加会晤未就乌问题达成共识,叠加俄美关系正常化磋商推进中的政治博弈不确定性,避险情绪升温;同时,以色列计划数周内加沙城军演引发的地区冲突风险上升,资金加速涌入黄金避险。但黄金避险需求的释放存在复杂性:其一,地缘局势演变存变数,若相关方短期妥协缓和局势,避险情绪或快速消退,拖累金价回调;其二,美元、日元等避险资产与黄金存在资金分流——美国经济数据向好或美联储释放支撑信号时,美元走强或分流避险资金,抑制金价。
短期怎么走?关键看这三大信号
综合来看,黄金短期难破“震荡魔咒”,预计短期内黄金延续高位偏强运行,但三大变量可能成为破局关键:
鲍威尔“鸽派”or“鹰派”:杰克逊霍尔年会上的政策表态,将直接决定美元强弱与黄金方向;
PPI余波发酵:若后续美国CPI数据延续高位,美联储“推迟降息”预期或进一步强化,压制金价;
消费端能否“触底反弹”:若金价回调刺激传统金饰需求回暖,或对冲投资需求的短期波动。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黄金市场更像一场“耐心战”——追高需警惕政策利空,抄底要等消费回暖信号。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