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钨钼云商数据显示,钼铁钢厂开标价突破28万元/吨,刷新全年高点;钼精矿成交价同步攀升至4380元/吨度,较4月低点累计涨幅超35%。近期,国内钼铁市场价格呈现显著上涨趋势,引发产业链上下游激烈博弈。三大头部钢铁企业联合发布声明,强烈谴责市场投机行为,并宣布暂停钼铁采购,这一罕见举措凸显当前供需矛盾与价格传导失衡的严峻性。
供给端,矿端紧缩与库存危机。钼价上涨的核心推力来自供应端突发扰动。某大型钼矿因安全事故停产,导致国内钼精矿产量短期内明显收缩。叠加环保限产政策影响,主要产区产能释放受限,市场现货供应趋紧。行业监测显示,钼精矿库存已降至近三年低位,部分冶炼企业因原料短缺被迫降低开工率,进一步加剧供应短缺预期。
需求端,高端制造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下游需求呈现结构性增长态势。不锈钢及特钢领域对钼的消费量稳步攀升,新能源产业链扩张(如风电轴承、光伏镀膜材料)对钼合金需求激增。头部钢厂为满足高端产品生产需求,提前备货意愿强烈,推动钼铁招标量维持高位。海外市场方面,欧美本土产能释放延迟,加剧对中国高附加值钼产品的进口依赖。
产业链博弈,成本倒挂与定价权争夺。钼铁价格快速上涨已导致下游成本压力陡增,部分钢厂陷入亏损困境。尽管需求旺盛,但钢厂与钼企在价格谈判中分歧加剧。钢厂通过联合声明呼吁抵制投机炒作,要求回归基本面定价;钼企则依托低库存策略维持报价,部分企业要求预付货款锁定订单。这一博弈反映出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的深层矛盾。
政策端,国家“反内卷”政策对行业低价竞争形成制约,推动钼化工产品价格跟涨。基建投资加码直接拉动特钢需求,高铁轴承、电力合金钢等订单量显著增长。市场预计,随着传统消费旺季临近,钼铁需求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
市场对钼产业链关注度持续升温,钼矿资源类企业股价表现强劲,而期货市场多空分歧加剧。产业资本通过长协订单锁定利润,对冲基金则利用现货与期货价差进行套利操作,加剧市场波动。
尽管短期供需偏紧,但需警惕两大风险:其一,若钼价持续高位,可能加速替代技术研发(如氮化钒铁合金);其二,海外副产钼产能释放或改变供应格局。此外,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可能抑制不锈钢等下游需求。
当前钼价已进入敏感波动区间,产业链上下游博弈进入关键阶段。短期看,低库存与旺季需求支撑价格韧性,但钢企联合抵制可能压制涨幅;中长期需关注资源开发周期、技术替代进程及政策调控力度。具备资源控制权与深加工能力的企业,或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
【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