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财政厅联合印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通过专项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四大类项目,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000万元补贴。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底,旨在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
根据细则,资金将精准投向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优质企业培育、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化标杆及开源生态构建四大领域。其中,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将支持国家级、省级创新中心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优质企业培育则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其在智能芯片、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化标杆项目将遴选一批“AI+制造”示范案例,推动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技术深度应用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开源生态项目则资助开源社区、代码托管平台及技术标准制定,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此次政策发布被视为广东省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双万亿”目标的关键举措。根据规划,到2027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需突破50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3200亿元,集聚了华为、腾讯、大疆等龙头企业,但在高端芯片、机器人减速器等核心环节仍存在进口依赖。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资金将重点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从“应用创新”向“源头创新”转型。
政策发布后,多家企业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广州某机器人企业负责人称,5000万元补贴可覆盖其新一代协作机器人研发成本的40%,将显著加速产品迭代;深圳一家AI芯片企业则透露,正计划申报开源生态项目,通过共建开源架构降低中小企业技术门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指出,广东此次政策设计体现“精准滴灌”思路,既聚焦卡脖子环节突破核心技术,又通过激活中小企业和构建生态闭环形成长期竞争力。据测算,专项资金预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200亿元,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申报工作将于9月1日正式启动,采用“成熟一批、支持一批”的分阶段评审机制。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需提交技术路线图及产业化方案,开源社区项目则需明确用户规模及代码贡献量。随着资金落地,一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上演。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