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美联储降息预期“摇摆”、矿业巨头“撤退”:短期铜价困局难破,长牛格局稳固

美联储降息预期“摇摆”、矿业巨头“撤退”:短期铜价困局难破,长牛格局稳固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11月24日,沪期铜市场呈现出高开走强的态势,主力月2601合约收盘价报86080元/吨,上涨80元,涨幅0.09%;而在亚盘时段,伦铜市场则震荡剧烈,最新报价微涨0.04%,交投于10782美元/吨。现货市场方面,国内现货铜价格普涨,长江现货1#铜价上涨330元至86310元/吨,升水报140-180元/吨;广东现货1#铜价上涨400元至86290元/吨,升水报40-240元/吨,上海地区1#铜价上涨350元至86220元/吨,升水报30-110元/吨。

一、市场速递:铜价“微涨”下的博弈真相

11月24日,沪期铜市场呈现出高开走强的态势,主力月2601合约收盘价报86080元/吨,上涨80元,涨幅0.09%;而在亚盘时段,伦铜市场则震荡剧烈,最新报价微涨0.04%,交投于10782美元/吨。

现货市场方面,国内现货铜价格普涨,长江现货1#铜价上涨330元至86310元/吨,升水报140-180元/吨;广东现货1#铜价上涨400元至86290元/吨,升水报40-240元/吨,上海地区1#铜价上涨350元至86220元/吨,升水报30-110元/吨。

宏观层面,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影响铜价的关键变量。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发表鸽派言论,称美联储“短期内或能在不损害通胀目标的前提下降息”,这一言论迅速点燃了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美国三大股指集体上扬,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为铜价提供了一定的上涨动力。然而,美联储内部对于12月降息存在明显分歧。上周推迟公布的9月份非农就业报告显示,新增就业人数超出市场预期,但失业率却意外上升,且10月份完整就业数据因政府停摆而无法公布。这些复杂且矛盾的数据使得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走向充满疑虑,犹如在铜价上涨的道路上设置了一道道障碍,限制了其上涨空间。

在行业层面,全球铜矿供应紧张的态势持续发酵,成为支撑铜价的重要因素。尽管有Grasberg铜矿复产的消息传来,但冶炼利润不佳的现状使得冶炼企业生产积极性受挫,月底长单谈判也面临重重困难,这使得铜的供给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在需求端,四季度消费表现不及预期,呈现出“旺季不旺”的特征。不过,衡量进口需求的上海洋山铜溢价有所上升,显示进口需求略有改善。但淡季消费缺乏释放动力,且铜价高位对下游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上期所库存增加1,196吨至11万吨(凸显淡季累库隐忧),又对铜价形成了一定的压制。这种供需两端的复杂局面,使得铜价在短期内犹如在波涛中航行的船只,起伏不定。

二、巨头狙击战:必和必拓为何“临阵撤退”?

从矿业整合的角度来看,必和必拓收购英美资源集团的失败案例,深刻反映出矿业巨头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必和必拓对英美资源的铜矿资产(智利安第斯山脉矿区)垂涎已久,但两次收购均告失败:2024年首次尝试,要求英美资源先剥离煤炭、钻石等非核心业务,被斥“缺乏吸引力”;必和必拓本次二次出击,恰逢英美资源与泰克资源合并案(12月9日股东投票)倒计时,试图以“替代方案”截胡。此外,英美资源集团多元化的资产组合,涵盖了钻石、铂金等相对小众的业务,这无疑增加了收购的难度和成本,使得许多潜在买家望而却步。这一事件表明,矿业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的道路上,需要更加审慎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质量和业务结构,避免因资产的复杂性而陷入收购困境,导致资源整合的失败。况且必和必拓自身不愿发动“代价高昂的竞购战”(分析师语),其底线是“绝不溢价冒险”。同时英美资源董事会认为,与泰克资源的合并(缔造600亿美元铜业巨头)更符合股东利益;

而铜矿争夺战的本质就是,能源转型的“军备竞赛”;必和必拓CEO Mike Henry的声明直言不讳:“铜是未来增长的关键,与英美资源的合并具有强大的战略优势。”

数据印证紧迫性,全球铜矿供应缺口:2025年预计达80万吨(WoodMac数据);能源转型需求,每辆电动车耗铜83kg(燃油车23kg),光伏电站每MW耗铜5吨;巨头行动,力拓收购蒙古奥尤陶勒盖铜矿、嘉能可增持秘鲁铜矿股权……“得铜矿者得天下”已成共识。

三、行业问题折射:发展困境与挑战的“显微镜”

在供应端,全球铜矿供应紧张的局面深刻反映出铜矿开采所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电气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铜的需求预计将持续攀升。然而,铜矿的勘探和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且面临着环保、社区关系等诸多棘手问题。例如,在一些铜矿开采地区,环保组织对开采活动提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冲突和抵制,影响铜矿的正常开采。这些因素使得铜矿供应的增长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导致铜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加剧。如何提高铜矿的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妥善解决环保和社区问题,成为铜矿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需求端,铜消费的“旺季不旺”和淡季缺乏动力,反映出铜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结构性问题。虽然能源转型和电气化进程为铜消费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如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对铜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传统行业的铜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此外,铜价高位对下游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使得一些企业在采购铜时更加谨慎。如何拓展铜的新应用领域、提高铜产品的附加值、刺激下游需求增长,成为铜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例如,研发新型铜合金材料,提高其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性能,有望为铜消费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四、未来趋势展望:长牛征程的“指南针”

尽管铜市场短期内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从长期来看,铜仍具备长牛趋势,如同夜空中的指南针,为行业的发展指引着明确的方向。

从需求层面来看,全球能源转型和电气化进程的加速将为铜消费带来持续且强劲的增长动力。铜作为能源转型所需基础设施(如电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关键原材料,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随着各国政府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的投资和发展。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未来几年全球铜消费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铜需求将从目前的约50万吨增长至约300万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铜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这将为铜价提供坚实的支撑,推动铜市场持续繁荣。

从供应层面来看,虽然全球铜矿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投资的增加,铜矿的开采效率和产量有望逐步提高。例如,一些铜矿企业正在加大对智能化开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引入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加强对铜矿资源的勘探和评价,寻找新的铜矿资源,扩大资源储备。此外,铜的回收利用也将成为缓解供应压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铜的回收利用率将不断提高。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铜的回收量将从目前的约400万吨增长至约600万吨,减少对原生铜矿的依赖。

从行业整合的角度来看,未来矿业巨头之间的整合和合作将更加频繁。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效率,矿业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英美资源集团与泰克资源的合并计划若能获批,将诞生一家全球前五的铜生产商,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种行业整合的趋势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从资金面来看,投机退潮与产业坚守​。沪铜持仓量增2174手至19.2万手,但成交量萎缩2666手至96239手,反映机构布局长线;投机资金兴趣减弱,“市场方向不明,铜的投机头寸已削减”。

综合来看,铜牛结构性延续,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电气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铜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供应格局也将逐步优化,铜的长牛趋势值得期待。短期在85500-88000元/吨区间震荡蓄势;支撑位:85,500元(冶炼减产+库存低位);压力位:88,000元(淡季累库+高铜价抑制消费);催化剂: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长单谈判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铜评论 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