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口岸迎来检测效率革命
8月25日,哈尔滨海关技术中心同江综合实验室传来喜讯:该实验室历时15天,圆满完成3691吨进口铜精粉的法定检测任务,标志着黑龙江省在进口铜精粉检测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此次检测不仅将企业通关时间压缩5天以上,更开创了省内口岸大宗商品检测本地化的新模式,为外贸企业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企业直呼"省时省钱" 检测周期缩短超60%
"以往进口铜精粉需将样品寄送至外省实验室,仅邮寄就要3天,加上检测至少再等7天,现在同江实验室2天就能出报告。"抚远江海港国际仓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忱算了一笔账:以每批货物平均滞港费5000元计算,新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超百万元成本。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同江综合实验室已累计保障进口铜精粉1.92万吨,完成25批次125项次检测,平均压缩通关时间3天以上,直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15%。
技术硬实力支撑 检测能力覆盖全产业链
作为哈尔滨海关技术中心布局东北亚的重要支点,同江综合实验室已取得铁矿砂、铜精粉、煤炭、化肥等22类大宗商品的检测资质,覆盖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能源资源进口需求。实验室配备ICP-OES、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先进设备,可同时开展重金属含量、水分、灰分等关键指标检测,检测精度达到国际标准。哈尔滨海关技术中心负责人鞠文东表示:"我们正构建'口岸+实验室'协同机制,未来计划将检测品类扩展至稀有金属及新能源材料领域。"
海关技术赋能 打造外贸服务新标杆
此次突破是哈尔滨海关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缩影。作为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中心,该机构已形成覆盖能源、矿产、农产品等领域的全链条检测能力,年处理样品量超10万批次。通过"即到即检""优先审单"等创新模式,技术中心将法定检测时限压缩40%,累计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超2000小时,相关做法被商务部列为"东北地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专家解读:口岸经济新动能加速释放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明指出:"同江实验室的突破不仅解决了企业检测'舍近求远'的痛点,更标志着黑龙江正从'过路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随着检测能力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未来有望吸引更多跨境资源在本地集聚,形成检测-贸易-加工的产业链闭环。"
当前,同江综合实验室正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矿业企业洽谈合作,计划建立跨境矿产检测互认机制。这场检测领域的"效率革命",正在为东北振兴注入新的开放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