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行情:
2025年8月末,锂电行业半年度成绩单陆续揭晓,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头部企业凭借资源禀赋与成本控制能力率先走出周期低谷,而中小厂商仍在价格泥潭中挣扎。
从已披露的半年度数据来看,盐湖提锂阵营展现出较强韧性。技术优势在市场价格战中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空间,成为细分赛道领跑者。相比之下,依赖锂辉石提锂的部分厂商则陷入亏损泥淖。一方面锂精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下游电池厂压价力度空前。随着非洲锂矿运输通道的打通,原本依赖南美盐湖的供应链格局正被重塑,部分企业的区位优势正在消解。
机构普遍认为锂价将在底部区域震荡筑底。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临近,叠加储能装机高峰到来,市场需求有望边际改善。但供给端压力依然存在,非洲新投产矿山逐步释放产能,年内锂盐供应过剩格局恐难逆转。
近期资讯:
【湿法隔膜行业自救:产能刹车与技术突围能否打破价格战困局?】
2025年8月下旬,国内湿法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齐聚苏州,围绕行业恶性竞争展开深度研讨,包括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等共13家湿法隔膜生产企业,就产能扩张、价格协调、技术标准等核心议题达成初步共识。
短评:自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以来,锂电行业积极响应,站在行业转折点上,企业战略分化日趋明显。聚焦储能领域,大企业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专用隔膜产品,而部分中小厂商开始转向3C数码、电动工具等细分市场寻求突破。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些能在品质、成本、服务三维竞争中找到平衡点的企业,将在下一轮景气周期中占据主导地位。
【金砖电池刷新安全天花板 全球动力电池竞争进入"系统级安全"新纪元】
2025年8月,由神盾科技主导开发的金砖电池,在经历连续72小时的高温炙烤、100吨重压、5%盐雾腐蚀等六大严苛考验后,不仅保持完整结构,更创下动力电池带电测试时间最长、工况最复杂的行业纪录。
测试现场的技术人员透露,金砖电池采用了独特的三明治式多层复合结构,通过航天级气凝胶隔热层与石墨烯导热网络的协同作用,在外部温度达到850℃的火烧试验中,电池内部核心温度始终控制在45℃安全阈值内。
神盾科技公开的研发数据显示,仅2024年其在电池安全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就突破200项,其中涉及材料复合、热管理、智能监测等关键技术。
短评:过去两年,中日韩三国在能量密度赛道展开激烈角逐,而中国企业的战略重心已悄然转向系统级安全。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2025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将"极端工况适应性"纳入强制检测指标,未来电池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参数的比拼,而是要在真实使用场景中证明产品的可靠性。随着固态电解质、AI热失控预警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下一次跃升或将出现在2026年,届时整个行业将进入"零事故"竞争新时代。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