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长江现货1#镁均价报收18700元/吨,较前一日上涨100元。此次镁价逆市上行,表面是价格波动,实则是供需结构调整、成本压力传导与新兴需求共振的必然结果,折射出中国镁产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复杂博弈。
供应端:产能出清加速,成本倒逼减产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原镁产量同比微降,主因部分高成本产区(如山西、宁夏)因吨亏损800-1000元被迫关停。府谷、神木等主产区虽通过“半焦-镁冶炼-镁合金”一体化布局降低成本,但硅铁、煤炭价格波动仍构成压力。例如,煤炭价格每波动10%可能导致镁成本增减800元/吨,而近期煤价反弹叠加硅铁市场弱势,倒逼企业主动限产保价。此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实施后,镁产品出口成本增加120欧元/吨,加速低端产能淘汰,市场供应收缩。
需求端:新兴领域崛起,传统领域承压
需求侧呈现“冰火两重天”:传统领域如钢铁脱硫、海绵钛还原需求分别下滑18%、32%,但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需求爆发。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单车镁用量从2020年15kg增至2025年25kg,2028年或达45kg,带动全球镁合金需求CAGR超20%。两轮电车“以镁代塑”新国标9月实施,5000万辆年产能对应25万吨潜在需求;人形机器人对轻量化要求更高,2024-2027年全球机器人领域镁需求CAGR达34%。这些新兴需求虽未完全对冲传统领域萎缩,但已形成结构性支撑。
成本与政策:双刃剑效应显现
成本方面,镁价长期低于行业成本导致部分企业亏损,但近期煤炭、硅铁价格上涨推动成本支撑上移。政策层面,环保严控促进产业升级,如“府谷-神木”集群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川渝能源协同方案推动清洁能源应用,降低碳排放成本。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0月全国镁行业大会将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或进一步强化行业整合预期。
未来展望:底部震荡中孕育新机
当前镁价反弹本质是成本驱动与产能出清的短期结果,但长期需关注新兴需求放量节奏。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镁需求或达190万吨,CAGR约20%,供需缺口逐步缩小。然而,碳纤维等替代材料渗透率提升可能构成潜在风险。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拓展高附加值应用,同时布局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规避贸易壁垒。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