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8月29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突破57.5万元/吨,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22000元;8月累计上涨147000元,涨幅34.34%。这一价格波动延续了钨市场近期的强势行情。作为全球钨产业链的"风向标",中国钨价的暴涨正引发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政策收紧:全球资源博弈的"关键一招"
中国近期对钨、锑等战略矿产的出口管制成为本轮价格上涨的核心推手。据行业数据显示,中国钨矿产量占全球70%以上,且在深加工环节拥有成熟技术体系。此次政策调整通过"强化出口许可管理+开采总量控制"的组合拳,直接切断全球产业链的"替代预期"。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指标仅5.8万吨,同比缩减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分别削减8%和6%,部分低产区指标近乎归零。环保督察的持续高压更导致国内矿山开工率不足35%,周产量减少200吨,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下。
这一政策转向并非偶然。从资源禀赋来看,钨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已带来生态环境压力;从产业安全角度而言,国内高端制造、国防军工等领域对钨的需求正持续增长。全球产业链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中国战略矿产的依赖程度,欧美、日本等工业强国面临采购成本上涨、生产计划被打乱、新技术研发进程放缓的多重压力。
需求爆发:军工与新能源的"双重引擎"
在供应端收紧的同时,需求端呈现爆发式增长。军工领域成为核心引擎,全球军费突破2.3万亿美元,穿甲弹、导弹部件等钨基合金需求年增7%-9%。2025年中国军工钨制品订单同比激增42%,部分企业订单排期至2026年。俄乌冲突消耗大量钨合金穿甲弹,全球军工钨采购量从2024年2200吨增至3000吨;美国"黄金穹顶"反导计划更需9000吨钨,远超全球年产量。
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同样惊人。光伏钨丝渗透率从2024年20%跃升至2025年60%,每GW光伏组件耗钨8吨,全球年需求超4500吨。厦门钨业量产的0.015mm超细钨丝良品率达90%,产能达300亿米/年,绑定隆基绿能等头部客户。固态电池领域,钨酸锂正极材料需求同比增300%,宁德时代、比亚迪已启动研发。
市场博弈:惜售情绪与价格传导的"滞后效应"
钨企普遍看好后市,持货商惜售情绪浓厚,低价货源难觅。章源钨业8月上半月黑钨精矿长单价上调1.25万元/吨,厦门钨业APT报价单月涨1.65万元/吨。尽管终端消费受高温天气影响需求减弱,但合金企业因成本压力减产或关停,价格传导滞后反而加剧了短期供需失衡。
国际市场上,中国对仲钨酸铵等25种钨制品实施"一单一证"出口管制,直接推高欧洲APT价格至30.2-31.5万元/吨,国内外价差超10万元/吨,进一步强化国内价格支撑。全球钨矿资源分布集中,中国钨储量占全球52%,但平均品位从2004年的0.42%降至2024年的0.28%,开采成本持续攀升。越南、葡萄牙等传统钨矿因品位下降面临高成本挑战,而哈萨克斯坦巴库塔矿等新项目需到2026年才投产,短期难解供应缺口。
未来展望:价格中枢或持续上移
短期来看,供需缺口超4600吨,钨粉或挑战50万元/吨。尽管消费电子淡季可能抑制涨幅,但光伏钨丝渗透率突破80%、核聚变商业化等需求年增18%-25%,长期价格中枢将稳步上移。厦门钨业等龙头企业通过资产注入将钨资源自给率从30%提升至70%,江西大湖塘钨矿(储量121.38万吨)的采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现代化钨矿山,其"低镝配方磁材"技术降低重稀土用量30%以上,更在固态电池领域向比亚迪送样硫化物电解质,技术壁垒与资源优势叠加,估值存在120%-133%上涨空间。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