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末,锂电铜箔行业半年报密集披露,业绩分化与技术竞赛成为关键词。在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的背景下,国内头部企业加速高端产能布局,而中小企业则在价格战中承压。
据长江有色网数据,2025年8月29日长江综合:4.5um锂电铜箔报价区间:107000-108000元/吨,均价107500元/吨;6um锂电铜箔报价区间:96450-97950元/吨,均价97200元/吨;8um锂电铜箔报价区间:95200-97200元/吨,均价96200元/吨。
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看,行业龙头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嘉元科技凭借4.14万吨铜箔产量与33亿元锂电铜箔收入,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其开发的4.5μm至8μm全规格产品已切入比亚迪、鹏辉能源等头部客户供应链,并计划年内实现固态电池铜箔百吨级供货。
类似地,亨通股份通过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铜箔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67.59%,销量同比激增131%。德福科技则通过智能化改造将良品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旗下九江琥珀基地获5亿元增资,进一步巩固扩产底气。
技术迭代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固态电池量产节点临近,3.5μm超薄铜箔、多孔铜箔等前沿产品成为研发焦点。行业正形成"研发-送样-认证"的良性循环,头部企业普遍与下游客户建立联合实验室,加速技术落地。
市场变局中亦不乏隐忧。
方邦股份、逸豪新材等企业因铜箔业务亏损或增速放缓,暴露出中低端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据业内人士测算,当前锂电铜箔加工费较2023年低点回升约18%,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部分中小企业被迫减产或转产电子电路铜箔。政策层面,《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修订版对铜箔比表面积、抗拉强度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在市场上,"国产替代+技术升级"双主线持续升温。泰金新能IPO闯关科创板,募资重点投向绿色电解装备与钛电极材料,被视为国产阴极辊技术突围的标志性事件。而固态电池集流体领域的争夺已趋白热化,诺德股份、海亮股份等企业加速布局磁控溅射镀膜产线,试图抢占下一代电池材料制高点。行业分析指出,随着2026年固态电池量产元年临近,具备3μm以下铜箔量产能力的企业,或将在新一轮技术红利中占据主导地位。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